系級:政延B
姓名:吳念瑧
學號:03114288
IEA:印度東南亞需求漲 未來五年煤炭市場仍頑強
時間:2018年12月24日
出處:環境資訊中心
https://e-info.org.tw/node/215653
內容:
英國獨立報報導,雖然歐洲和北美大部分地區陸續淘汰煤炭,但印度和東南亞需求成長,未來五年內,煤炭仍會是強勢能源。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 )預測,煤炭需求至少將持續到2023年。
平行世界? 煤炭市場頑強 東南亞需求增
更嚴格的空氣品質和氣候政策,加上再生能源成本下降和天然氣供應充足,都使得煤炭的吸引力越來越小。然而,儘管有多重不利條件,煤炭需求仍將延續2018年的漲勢,佔整體能源結構的比例到2023年僅會略微下降約2%至25%。
IEA報告指出,雖然撤資和淘汰煤炭的潮流獲得許多媒體聲量,市場趨勢仍在頑強地抵抗。
許多歐洲國家已經規定了逐步淘汰煤炭的最後期限(英國是2025年),因為它對碳排放的貢獻遠高於對能源系統的貢獻。
然而,煤炭在許多國家前景仍看好,包括印尼、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巴基斯坦。印度每年的煤炭需求預計將增加4%。
「煤炭的故事中可看到兩個平行世界,氣候行動政策和經濟力量讓部分國家關閉煤電廠,而在其他國家,煤炭仍是買得起的平價能源。」 IEA能源市場和安全主任沙達莫利(Keisuke Sadamori)說。
「對於許多國家而言,尤其是南亞和東南亞國家,煤炭能提供能源安全並支持經濟發展。」
中國目前佔世界煤炭消費量近一半,預計未來三年煤炭需求將下降3%。
氣候大會才落幕 減緩暖化得更用力
由於COP24聯合國氣候大會主辦國波蘭高度依賴化石燃料,煤炭是COP24的焦點之一。不同於許多歐洲國家,波蘭燃煤發電占其能源組合的80%。
在大西洋的另一邊,美國總統川普被指責為了照顧其煤業盟友,而在減煤上走回頭路。
由於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警告,全世界需要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以避免災難性的全球暖化,許多人認為煤炭不見容於氣候目標。
IEA表示,如果他們的預測正確,就需要投資碳捕集、利用和儲存(CCUS)等吸收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技術。
沙達莫利指出,全世界必須用上所有可行的方法,包括更多的再生能源、更高的能源效率、核能、CCUS、氫動力等等。
心得:
雖然目前全球趨勢是以減碳減緩暖化作為能源政策主要目標,但看文章指出對於某些國家來說能源與經濟的穩定較為重要,使用煤炭能降低能源成本,環境危機與國家經濟發展間如何達到平衡是一大課題,而對台灣來說,在短期間內替代能源無法大量生產之前,煤炭仍為主要能源供給來源,而其價格也相較其他化石能源低廉,可降低我國進口能源成本,但相對的其對於環境污染衝擊大,繼續長期進口依賴化石能源,不利能源供應安全與溫室氣體減量,未來發展必須得兼顧低碳與自主,降低化石能源依賴,然後促進核能合理使用,確保核能發電安全,我認為增加民眾對核能安全的信心與信任也是政府須重視的,任何能源都存在一定風險,如果覺得危險那就應加強核能廠安全防故設施、妥善管理核能存放以及積極解決核廢料問題,環境污染應該才是人們最為需要放在首要待解決的問題,如果煤炭的碳排放對環境破壞最大,不管是不是成本較低的、較穩定的,都應該要慢慢減少對其的依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