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日 星期日

第九次大事記

系級:政二B
姓名:蘇柏宇
學號:06114250

離岸風電年發電限3600小時 業者轟:多發綠電反而賠

新聞出處:TELA,https://e-info.org.tw/node/215275。
報導記者: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文姿報導
時        間:2018/11/30

新聞內文:

昨(29)日能源局預告2019年離岸風電保證收購(躉購)費率。除費率大降12.71%,更設下每年每瓩3600小時發電門檻。換句話說,每瓩發電3600小時以下每度5.106元,超過的綠電則以約1.9元的成本收購。離岸風電業者砲轟,以後還有誰會去把風場發電量做到最好?

部分業者估算,以12.71%的降幅加上3600小時的限制,實際降幅高達20%左右。此外,經濟部計畫取消階梯式躉購框架。對於政策大轉彎,業者痛批,「當初有這兩個條件,可能就不會進來投資」。
離岸風機示意圖。資料照片,業者提供。
發電越多也沒用 5.1元降到1.9元

昨經濟部預告的離岸風電費率由每度5.8498元降至5.1060元,並設下離岸風電年售電量每瓩 3600小時的門檻。3600度以內的發電由政府以躉購費率(2019年預告價格為5.106元)收購、超過3600度的發電以迴避成本收購(以2016年度迴避成本為例,每度為1.95元)。

達德能源(wpd)董事長王雲怡批,這是技術退步的做法。以後還有哪個廠商會追求風場最有效的輸出?

她解釋,原本透過開發業者與專業的努力,可以將每瓩發電量從3600度增加到3700度[註]。為了增加這100度發電,廠商需要在維運、設計、配置上增加投資,絕非每度1.95元的成本而已。設下這樣的限制,等於讓努力的廠商遭到懲罰。

打算從英國引入雙都卜勒雷達以進一步掌握風場效應的沃旭能源,該公司亞太區總經理柏森文表示,沃旭將爭取今年底前簽訂購售電合約,如果以明年12.71%的降幅加上3600小時的限制,實際降幅恐超過20%。

他表示,沃旭的風場離岸較遠、風力較多,相對要付出更高的建置成本與風險。如果每個風場都設定一樣的上限,那廠商就不需要用更好的風機,而多發的綠電也會被捨棄。

他強調,這是架構上「很大」的改變。對於已投資台灣兩年多的沃旭,增加很大的不確定性。全球的投資者正盯著看,這個訊息將讓他們失去對台投資的信心,目前這還是草案,希望政府能修正。
二大政策大轉彎 業者批不利綠色金融

另一個讓業者大力抨擊的是取消階梯式躉購。去年的離岸風電躉購中,提供另一種替代方案,前十年躉購費率7.1177元、後十年3.5685元。能源局預估綠色金融已逐步成熟,今年予以取消。

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台灣區計畫總監許乃文指出,這項認知是不正確的,離岸風電金融才剛起步,銀行還有很多恐懼,融資放款八年已經很吃緊,再取消這項政策,恐讓風電發展被打回原點。

王雲怡也指出,德國總部將3600小時與階梯式躉購制取消視為「政策大轉彎」。如果兩三年前就已經有這兩個條件,可能當時就不會進來投資。

林全能表示,預告後還會有法定的聽證會程序,業者可以提出具體佐證資料,任何溝通都歡迎。他解釋,3600小時的限制是參考示範風場的運作,如果廠商證明年發電量可達4000小時,門檻也可以調高。不過,能源局組長陳崇憲提醒,年發電時數會連動躉購費率,時數愈高,躉購費率就會變低。

※註:每瓩3600小時等於每瓩3600度。

個人心得:
        在我國政府推動2025年非核家園,而核一廠近日也將除役,計畫將以火力為主力發電,並逐步發展綠能,然在前一禮拜的公投顯示,我國國民明顯不願火力發電所造成之空氣汙染,導致除電業法關於延役部分法條已遭廢止外,對於推動非核的期限也將延後。
        然政府欲發展之綠能,考量其在台發展仍尚未成熟,成本又高,深怕若未來導入綠能將致使電價上漲,故政府竟以設發電上限的門檻,控制廠商販賣能源之價格,然現今我國仍屬發展階段,此舉對於廠商而言,並無法將效益最大化,廠商在無法獲利或盈餘的情況,自然發展情況興趣缺缺,更是難以吸引投資,因此我國對於此次份仍須考量,製造雙贏的局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