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7日 星期一

第十三次大事記

系級:政二B
姓名:蔡博宇
學號:06114244

環保署:徵碳稅是選項之一 財部擬2020年提方案
時間:2018/12/18 13:19
作者:中央社記者吳欣紜台北18日電
內容:
    (中央社記者吳欣紜台北18日電)面對排碳大戶,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代理署長蔡鴻德今天表示,徵碳稅是選項之一,財政部預計西元2020年提碳稅方案。
    他說,未來碳稅收入可成為溫室氣體管理基金來源,現在多靠空氣污染防制基金,顯然不夠用。
    環保署上午舉行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第24次締約國大會(COP24)返國記者會,蔡鴻德在記者會說明減碳策略,包含訂定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六大部門的行動減碳方案等。
    他說,台灣是少數幾個訂有溫減法的國家,據溫減法規定,西元2025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要比基準年2005年減量10%,2030年要比基準年減量20%、2050年要比基準年減量50%,已有清楚路徑。
    六大部門行動減碳方案包括能源部門分階段降低電力排放係數,推動能源價格合理化;製造部門加嚴燃油鍋爐排放標準,推動綠色低碳供應鍊管理;運輸部門建立誘因,吸引私人運具轉移到公共運輸;住商部門提高建築外殼設計基準值,規劃推動建築能源護照;農業部門加強農業能資源循環利用;環境部門促進廢棄物資源回收與再利用。
    蔡鴻德表示,能源部門,訂2025年達到20%再生能源目標,但目前僅計算風能、太陽能,未來計畫納入生質能,環保署目前正在盤點,未來再生能源占比會再增加。(編輯:李明宗)1071218
心得:
    對世上任何國家而言,能源政策都是左右國家經濟、產業發展命脈的重要指標,好的能源政策使國家欣欣向榮,壞的能源政策卻使國家土崩瓦解。然而,氣候變遷的挑戰愈發嚴峻,在開發、使用能源的過程中,人類似乎必須有所轉變。
    碳稅的概念非是台灣首創,過去在一些歐美國家已有碳交易的進行,對減碳的推動有其成效。未來的產業趨勢必然會朝向節能、減碳的方向進行,面對某些高排碳產業,政府除了訂定罰則,也應輔導產業升級、轉型,穩定經濟之發展。
    國際間許多重要氣候公約均明定減碳目標,然而,對發展中國家而言,要在發展產業的當下顧及減碳實屬不易,也導致減碳進度不佳。身為已開發國家的台灣,在減碳方面更應與其他已開發國家攜手合作,共同扮演減碳領航者的角色。
    欲推動減碳,政府未來必將致力於發展再生能源。在發展綠能的同時,應注意對當地環境是否帶來衝擊、破壞,切莫顧此失彼。綠色主義之推動、實踐絕非一蹴可及,而需透過我們自小地方著手、落實,方能形成一股改變未來的力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