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績效評比 台灣連三年退步至倒數第五 慘輸中印
出處: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鄒敏惠 卡托維茲報導;陳文姿 台北報導時間:2018年12月10日
政二A 游凱翔06114139
內文:
在波蘭卡托維茲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談判正邁入第二週議程。德國看守協會(Germanwatch)等研究機構10日揭露最 新的減碳績效排名,台灣減緩氣候變遷的國際表現較去年再跌落兩名, 以倒數第五名之姿,連續與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等產油國並列「 非常差」(very low)等級。

儘管台灣年總碳排量高, 這樣的排名結果卻總是挑戰台灣媒體的神經,甚至提早在8日外洩排 名結果,環保署更在同一天快速回應,宣稱原因是去(2017) 年雨量偏低、高溫日多所致。不過,德國看守協會在台合作學者、 台大大氣系教授徐光蓉指出,這並非正確解讀。
CCPI評比56國 前三名從缺 台灣連三年下滑
「2019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CCPI 2019)囊括56個國家(再加上歐盟), 相當於全球九成以上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台灣以總分28.80分獲 得第56名,前年第52,去年第54,今年第56名, 等於連續三年來每年下滑兩名。
最高分的瑞典以76.28分排名第四、摩洛哥第五,前三名從缺。


德國看守協會表示,自2015年巴黎協定通過之後, 今年首次得以在評比項目中納入各國的自主減碳承諾(NDCs), 鎖定各國的2030年氣候目標,再分別依據四大指標——溫室氣體 排放(40%)、再生能源發展(20%)、能源使用(20%)、 氣候政策(20%),四大指標又分為14個細項, 藉此核對現階段的行動是否足以因應升溫2°C,甚至1.5°C以 下的巴黎協定暖化目標。前三名從缺的評分結果, 也顯示各國對於將地球升溫控制在2°C以下的努力還不足。
看守德國資深顧問詹伯克(Jan Burck)表示,評比為「好」(high)的國家,共通點之一是大量投資再生能源, 摩洛哥進步非常明顯,除了增加再生能源占比, 國家也立下了具有野心的氣候目標。印度上升到第11名, 除了增加再生能源外,人均排放也相當低,2030年氣候變遷減緩目 標也具野心。
中國排名上升到33名,首度升到中段班(medium) 國家之列,相較其2014~2016年的排放趨勢,表現相對要好。 整體而言,中國政府對工業與建築部門碳排的管制、 跟再生能源策略都有好表現,不過看守德國也觀察到中國近幾年的排放量又有上升趨勢,因此「 醜話先說在前面」,在發表記者會上暗示, 這很有可能影響到中國明年的排名。

表現退步的除了台灣外還有德國,詹伯克解釋, 德國在交通運輸的減碳上還有待加強, 政策上也還看不到煤炭退場的跡象。但隨著明年的新氣候保護法, 可能有機會板回一城。
徐光蓉:政黨輪替後的能源政策 尚未完整反映於成績單
徐光蓉解釋,台灣氣候變遷表現一直是全球後段班;CCPI四大指標中的三個指標——「 溫室氣體排放」、「能源使用」、「再生能源」,是台灣表現最差的項目,因為評估數據主要來自國際能源總署(IEA)最新的資料, 只統計到2016年。而2016年政黨剛輪替, 新能源政策才被提出,還沒真正開始施行, 因此國際看到的是前任政府的績效。
而第四項指標——政策評估方面的得分較高, 則是因為評比時得以將新政府的新能源政策列入。

詹伯克:核能非氣候政策首選
至於有媒體將排名結果與台灣近期通過的「以核養綠」公投結果做連結, 詹伯克特別說明核能在評比中的計算方式:在CCPI的四大評比項目中,「再生能源發展」 項目是排除核能的;「溫室氣體排放」項目則是計入核能的間接排放(i ndirect emission),如核電廠建造、除役等都被納入,直接排放(direct emission)數值太小,不予計入。
詹伯克受訪表示, 看守德國對於核能採中立態度,但他個人認為,考慮到核能昂貴、 高風險的特性,實在並非各國氣候政策的首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