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澳電廠爭議
深澳發電廠原稱「深澳火力發電所」,1960年第一部機組串聯發電,共設置3部機組,是台灣第一個採用高壓高溫再熱機組的火力電廠,成為當時台灣最大的發電廠,於是深澳火力發電所更名為「深澳火力發電廠」。1967年深澳發電廠占台灣電力公司37%的發電量。
然而因核四興建,當時政府認為若如期商轉則不需要擴建深澳電廠,故擱置擴建案,並將三部老舊機組於2007年除役並拆除廠房;而再2017年台電再提深澳電廠更新擴建計畫,並提出深澳電廠環差分析報告,再加上蔡英文政府上任後提出2025非核家園,以尋找非核的替代電來源,讓深澳電廠擴建案再度受到關注,並於2018年3月14日環評大會以八比九通過台電所提出的「深澳燃煤電廠環差案」。
而新版擴建之深澳電廠,政府聲明其卸煤碼頭從原本番仔澳灣移至深澳港,且其機組採超超臨界機組並提生污染防治設備,對其標準要求則更高,並有「乾淨的媒」一說。
然而社會上仍有兩方各執深澳電廠興建與否,以下列舉贊成方及反方的意見。
贊成立場與原因
反對立場與原因
總上論述,深澳電廠環差案在三月十四日就在環保署闖關成功,環保署自訂的「健康風險評估技術規範」提到若開發案有害人體健康,就要做健康風險評估;而在審查環差案時,地方政府和環團一再要求先做健康風險評估,確定空汙的衝擊程度再決定蓋不蓋電廠,台電卻等電廠營運前,才要做健康風險評估。
再者,經濟部稱深澳電廠是為補足北部134億度電的缺口,實際上是為了供應新竹縣市工業園區的電力。若將新竹縣市用量80%從北部地區的用電需求移開,北部就不會每年年缺電134億度。
「經濟部官員很明顯是故意把新竹縣市計算進北部地區,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製造出北部每年年134億度的缺電假象,才能為興建深澳電廠找到合理化的理由。」 而為什麼不直接在新竹蓋電廠?因為新竹地區海海邊是沙岸,並不適合蓋電廠。
核一、核二即將除役,為了避免缺電,也為解決台灣北部地區長期缺電,導致南電北送的常態狀況, 台電大潭電廠規劃增設8、9號2部天然氣發電機組,因此,中油選在桃園觀塘工業區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滿足新增的天然氣供應需求。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選址,涉及大潭藻礁生生態保育,遭到環保團體、保育界與學者反對。
深澳燃煤電廠傷害附近幾個縣市人民的健康,所以大家反對興建,而天然氣接收站大大家並不排斥, 只是觀塘天然氣接收站會影響藻礁生態區,大家希望縮減開發面積保護生態環境,兩者都有其正當性。
經過討論,本組認為深澳發電廠不應興建,深澳電廠由於在其興建環境評估程序上的不完整性,以及政治因素,環保署在此議題上對於人體危害的風險評估刻意地迴避,不願依照地方團體及環保團體的要求立即進行評估,反而一再的拖延,刻意規避相關規範,著實缺乏程序正義,不符合法治國原則;其二、深澳發電廠之興建宣稱能為北部缺電問題之解套,實質上乃為替新竹科學園區進行供電,宜蘭地區民眾卻須受深澳電廠所產生之汙染影響,獲得利益的主要地區卻不在宜蘭,對於宜蘭地區著實不公平,新竹及大台北地區享受到了對於環境有重大影響之建設所帶來的利益,卻完全不需要為此受到任何不利影響,對環境完全沒有任何負責任的精神。
其三、依現今全球重視綠色政治、環境保護的政治原則,興建深澳發電廠可能導致宜蘭外海區域珊瑚白化、環境破壞等結果,確實不應興建發電廠,再者,深澳發電廠之替代方案—觀塘天然氣站,目前也納入討論,雖然觀塘天然氣站之興建也將影響桃園地區生態,但相較於深澳電廠,觀塘天然氣站汙染較少、對環境之破壞也較小。綜合以上所述,我們認為深澳發電廠無論是在興建程序上、對環境之責任上以及比較利益上都不具有正當性,因此反對深澳電廠之興建。
參考資料:
伊俞歡,風傳媒,2017-06-15。
劉宛琳,聯合新聞網,2018-07-09。
張理國,中時電子報,2018-07-09。
胡慕情,上報,2017-09-26。
賴溫狠,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資訊中心,2018-03-12。
黃旭昇,中央通訊社,2018-03-13
中央社,聯合新聞網,2018-10-05。
趙翊妏,上報,2018-07-13。
鄭朝陽,經濟日報,2018-09-12。
組員分工:
事由及緣起:政四B 許家瑋 03114287
爭議:政三A 林詩維 05114184
正反方立場:政延B 吳念瑧 03114288
結論:政二A 黃耀陞 05114160
彙整:政二A 陳怡臻 06114143
上台報告:政二A 游凱翔 0611413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