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8日 星期四

第四次大事記

繞過川普 17國代表組成「氣候適應委員會」


政三B 王嬿善 05114227
時間:2018年10月18日
出處:英國衛報


內容:


氣候變遷正在發生,比人們想像的要快得多。為了抵禦潛在的氣候災難,前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比爾蓋茨和世界銀行執行長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組成「全球調適委員會」(Global Commission on Adaptation),目的是重建美國總統川普宣布推出巴黎協定所影響的政治意願,共有17個國家加入,包括中國、印度、南非、印尼、加拿大和英國。


委員會認為,全球投入減少碳排放的資金很多,相對的,用來保護人們免受氣候變遷影響的資金太少。2015~16年度用於減排的資金超過3800億美元(約11兆7114億元新台幣),相比之下,僅有200億美元(約6163億元新台幣)用於抵禦極端天氣。
委員們表示,部分地區正在採取調適措施,保護人們的住宅、食物、水和能源,但規模太小。
潘基文表示,氣候變遷調適可以而且必須實現:「氣候變遷正在發生,比人們想像的要快得多。只要有政治意願,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到。」
不過他認為,川普的行動已經破壞了因應全球暖化的國際共識。本月14日,川普再次質疑全球暖化是否由人類活動引起,與全球科學家的長期結論相矛盾。
「我們在2015年12月的巴黎大會前都很團結,但現在日漸鬆散,受川普政府影響尤其大。儘管美國只是一個國家,卻造成了巨大的政治損失。」
「儘管存在這些嚴峻的挑戰,但仍有機會實現經濟持續增長和減少全球貧困——只要社會加碼投資調適工作,」潘基文說,「調適工作的成本比什麼也不做成本低,收益也大很多倍。」
委員會共有28名委員組成,包括兩位總統,全球所有區域、發展和產業都有代表。美國政府沒有代表,但邁阿密市市長蘇亞雷斯(Francis Suarez)是委員之一。
該委員會將於2019年9月為聯合國氣候大會製作一份關於氣候變遷調適的重要報告,隨後將花一年的時間來落實其建議行動。
「科學家和經濟學家認為,到了2050年,調適工作成本可能會上升到每年5000億美元,到2030年中期將達到3000億美元,」潘說,「我認為這筆錢是生得出來的。只要有政治意願,我想我們可以處理這件事。」
具體而言,潘認為,投資經理和保險公司持有的數兆美元應該投入使用。「我們不應指望這些錢全數來自政府。私營部門必須充分參與。」他表示,2015~16年度減排的3800億美元資金有63%來自私營部門。

心得:

    環境議題是每個國家都須正視且不容忽視的議題,尤其是各國簽訂公約與實踐之合作是相當重要的。文中提及減少碳排放量為公約的首要目標,而如何才是真正減少的方式呢?
    首先,我們得先定義碳足跡,而碳足跡為被定義為與一項活動或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過程所直接與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相較於一般大家瞭解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碳足跡的差異之處在於從消費者端出發,破除所謂『有煙囪才有污染』的觀念。企業及產業溫室氣體的排放,一般是指製造部分相關的排放,但產品碳足跡排放尚須包含產品原物料的開採與製造、組裝、運輸,一直到使用及廢棄處理或回收時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不少人呼籲若要減少碳排放量先從日常生活做起,更換節能燈泡、多搭乘大眾運輸系統與支持綠色消費等等行為皆能有效減少碳足跡,並對環境社會帶來良善的影響。守護地球,由我們開始做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