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4日 星期日

第三次大事記


姓名:郭安柔
班級:政二B
學號:06114221
出處: https://udn.com/news/story/6809/3410654
      聯合新聞網
日期: 20181008
【標題】保護北極生態 北冰洋將禁捕魚
【內文】
還給北極原始面貌,北冰洋將不得捕魚。隨著全球暖化導致北極融冰面積擴大,北冰洋海水範圍也開始增加並吸引大型船隻前往探索。因此,包括美國及中國共9個國家上週簽署協議,將禁止商業捕魚船前往當地捕魚為期16年,希望能保護北冰洋的原始生態系統。
據《英國獨立報》報導,包括美國、中國、俄羅斯、挪威、丹麥、冰島、加拿大、日本、南韓與歐盟歷經多年談判後,已正式在格陵蘭簽署這項名為《北冰洋中部防止不受管制公海捕魚協議》,共同保護面積約28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地中海的北冰洋中部地區長達16年。
美國代表波爾頓指出,「北極特殊之處在於當地暖化速度比地球其他地區快,是全球平均的2倍。當地的改變與漁獲遷徙及其他動物往北極靠近等因素,也將影響我們決定未來何時以及如何開放商業捕魚。」目前商業漁船並未出現在北冰洋,但大型船隻已開始前往探索。
隨著溫度升高後,目前船隻已可航行穿越北冰洋部分地區,不過,今年夏天科學家已提出警告,北極最大冰山分裂後,將可能對北極熊與海豹帶來災難性威脅。過去數十年來,科學家也指出,逐漸升高的溫度已導致夏季與冬季海冰大量減少,因此,將影響地球的氣候模式與洋流。
據《Mongabay》報導,代表加拿大、阿拉斯加、格陵蘭與俄羅斯楚科奇自治區的伊努特極地委員會(Inuit Circumpolar Council)也參與協議討論。加拿大政府也指出,「原住民將持續在執行該協議中扮演重要角色,他們提供的傳統知識也將是我們往前發展的參考來源。」
丹麥漁業部長韓笙也指出,這是全球首次在捕魚活動開始之前就在如此大範圍地區實施漁業協定。
【心得評論】
近年來,全球暖化情形加劇,許多國家無不感受到酷熱或是酷寒的天氣,天災的出現率及強度也比以往增加。多年來,許多國家簽署了延緩全球暖化的條約,但全球暖化卻日益嚴重,也有科學家提出質疑,認為這是地球自然的循環,暖化是正常的現象,但無論真相是何?人類都該試圖去阻止地球暖化,因為這深深影響到人類這個物種的存活。
回到近日的這個新聞,保護北極生態 北冰洋將禁捕魚這個也算是很重要的一項措施,至少這些國家願意犧牲自身的利益來去換取生態的平衡,但最根本的問題還是存在,那就是全球暖化造成的融冰,就算沒了漁船去北極捕魚,沒有冰給生活在北極的生物休息,他們一樣將面臨滅亡。而環保政策的簽署通常又不具有強制力,強國若想要毀約,根本不是難事,人類依舊在每天製造著無數的碳排放。只能說減碳這項議題真的無止盡地在跟經濟發展發生拉扯,儘管有無數的政策試圖去減少碳排放,只能說效果還是有限,只盼科技能的發展能夠有朝一日取代人類現今最常使用的碳,變成乾淨又不傷害環境的能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