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30日 星期日

第一次大事記

政二A 陳智翔 06114103
         颱風山竹重創香港 交通仍未恢復正常

時間:2018/09/17


內文:
超強颱風「山竹」昨(16)日吹襲香港,造成391名市民受傷及大量塌樹、淹水。「山竹」雖已遠離香港,但影響餘波未了。
「山竹」昨天吹襲香港時,平均風速是近50年來最強的颱風,吹倒不少樹木,甚至令大樓搖動,不少住所窗戶被吹破,屋頂被翻起。部分低漥地區例如以吃海鮮出名的鯉魚門有海水倒灌,一些市民需要緊急疏散;位於大嶼山的水鄉東涌也有海水倒灌情況,水深及膝。
截至昨晚,香港有關部門收到262宗塌樹報告、46宗淹水和1起山泥傾瀉。「山竹」也導致海陸空交通癱瘓,昨天有889班航機取消,渡船和公共巴士全部停止行駛,捷運的地面和架空路段也全部取消行駛。
心得:
因受到全球暖化的影響,全球的氣候變得越來越極端,百年一見的熱浪、百年一見的寒流、明明是12月卻熱的像個夏天等,這些極端的氣候現象逐漸在各個地方出現,如新聞中所提到的超級颱風便是極端氣候的例子之一。以前具有強大破壞力的颱風可能久久才會出現一次,但近年所謂的超級強颱出現的頻率似乎越來越高,如為文中香港、菲律賓、中國造成巨大破壞的山竹即幾乎摧毀日本的燕子,兩者的出現居然間隔不到一個月,思考如何應對這些極端氣候成為一個我們無法忽視的難題。
極端氣候最主要是因全球暖化而產生的,而全球暖化逐漸加劇的原因源自於人類對環境的破壞,肆無忌憚的砍伐原始森林、毫無限度地使用石油都是使地球的溫度不斷上升的主因。也許我們該停下來好好地想一想,如何不破壞大自然又能從中使用資源,取得兩者間的平衡點,以防大自然的反撲,畢竟地球不會被人類所淘汰,人類卻會被地球淘汰。
我們台灣也是無法避免受到極端氣候的影響的,那台灣該如何應對呢?除了讓社會大眾都了解環保的重要性外,政府也需再行政立法方面更加努力些,如設立更加嚴厲的法律來懲罰破壞環境的不肖廠商業者(以礦業法的修法為例)外,政府也可在天災來臨之前做好更加完善的準備,以把因天災所造成的損害降到最低,如此一來,才有辦法對付越來越劇烈的極端氣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