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多氯聯苯傳給下一代 半數的虎鯨將在50年後死亡
政二A 吳宗璟 06114148
時間:2018年10月03日
出處:環境資訊中心 TEIA
【內文】
因著人類的污染,海洋中的高階消費者虎鯨,是地球上吃下最大量多氯聯苯的動物。更糟的是,牠們體內的多氯聯苯還會隨著哺乳傳給下一代。
雖然多氯聯苯已被禁用數十年,仍然持續滲漏到海洋中,濃度隨著食物鏈往上而越來越高。英國衛報報導,一篇發表於《科學》期刊的新研究警告,由於多氯聯苯持續污染海洋,全世界至少半數的虎鯨(Orcinus orca)族群將滅亡。
虎鯨體內的多氯聯苯濃度可高達安全水準的100倍,嚴重損害生殖器官,引發癌症並損害免疫系統。這份新研究分析了下個世紀虎鯨族群的前景,發現棲息在工業化國家近海的族群可能會在30~50年後消失。
研究作者之一、倫敦動物學會(The 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成員吉普森(Paul Jepson)說,「這可說是虎鯨的末日。虎鯨的繁殖速度本來就很慢,健康的虎鯨需要20年時間才能達到性成熟,懷孕時間長達18個月。」
多氯聯苯自1930年代開始廣泛用於全球的電子元件、塑膠和塗料,但直到50年前人們才知道它的毒性。70至80年代世界各國開始禁用,但100萬噸的總產量仍有80%尚未被銷毀,持續從垃圾掩埋場和其他來源滲漏到海洋中。
管制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Stockholm Convention on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於2004年生效,但吉普森說,清理工作進度仍然落後。「我認為斯德哥爾摩公約成效不彰,美國是唯一的例外。美國生產全球50%的多氯聯苯,幾十年來持續在降低多氯聯苯總量。反觀歐洲只有禁用,然後就坐等它們消失。」
研究人員表示,虎鯨體內除了多氯聯苯以外,還有一大堆已知但還沒測量出來的污染物質。
虎鯨的生存壓力遠不止於此,鮪魚和鯊魚等關鍵獵物因過度捕撈而減少,水下噪音污染也越來越嚴重。
新研究檢查了351頭虎鯨體內的多氯聯苯污染,是截至目前規模最大的一次分析。接著,科學家們用多氯聯苯影響幼鯨生存和免疫系統的現有資料,模擬未來各虎鯨族群的生存狀況。研究人員總結道,日本、巴西、東北太平洋、直布羅陀海峽和英國的族群都將消失。
研究顯示,由於距離主要多氯聯苯來源較遠,北方高緯度地區、挪威、冰島、加拿大和法羅群島的虎鯨受污染的狀況較輕微。「長期來看,工業化地區的虎鯨族群將滅亡,北極地區的族群狀況相對穩定。」吉普森說。
吉普森表示,如果全球能夠徹底清理掉剩下的多氯聯苯,哪怕需要幾十年的時間,僅剩的虎鯨族群最終仍有可能重回工業國家海域。他說,虎鯨非常聰明,家族連結強而且會組隊狩獵,適應力很好,分布範圍涵蓋南極至北極之間的各處海域。
【心得】
多氯聯苯應用在我們生活的範圍非常廣,多氯聯苯會汙染空氣、食物甚至殘留在老舊電器上,一經接觸不光動物會受到影響,包括著名的「米糠油事件」危害生命安全的罪魁禍首就是—多氯聯苯。雖然2001年通過的斯德哥爾摩關於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公約,已經禁止了多氯聯苯的生產,不過就誠如文中所提,成效不彰。我們應該思考的是為了經濟利益、工業發展以及生活便利就應該破壞生態嗎?
地球是一個美麗的星球,本來存在著彼此平衡、相互循環的規律,人類只是生態圈的一部分,具有複雜的思考能力並不代表可以主宰整體生態圈。在無窮無盡掠奪共享的資源之下,我們勢必會為了自己的貪婪付出代價,而如今已經有很多動物為了我們的自私,先付出了寶貴的生命。如此血淋淋的警示擺在我們面前,就如同我們所知,台灣是物種豐富的島嶼,我們都應該從自身做起,減緩汙染以保護其他生活在地球的物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