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杜鎧佑
學號:06114241
觀塘案通過後四天 賴清德宣布深澳電廠停建
來源:https://e-info.org.tw/node/214453(環境資訊中心)
【內文】
觀塘案甫在週一(8日)通過環評,12日行政院長賴清德在立法院宣布深澳電廠停建。賴清德在立院受立委江永昌質詢時,表示在經濟部檢討天然氣發電的能源計畫後,評估觀塘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順利完工,除供應大潭電廠機組外,還將有餘裕供應120多萬瓩的發電量,足以取代深澳電廠,因此經濟部已同意停建深澳電廠。
經濟部長沈榮津說明,因為觀塘天然氣第三接收站在完工後,可以提供428萬瓩的燃氣機組所需要的天然氣,除了原規劃的大潭電廠所需300萬瓩外,還有128萬瓩可以額外供應其他機組,足以取代深澳電廠的120萬瓩,因此決定停止興建深澳電廠。
賴清德上週在觀塘案決議前,拋出若觀塘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順利興建,行政院可以同意重新評估深澳電廠停建的可行性。這樣的交換說惹來各方議論,更質疑那當時經濟部與台電在環評審查程序中斬釘截鐵說著深澳電廠的必要性,豈非為戲言?
環團:深澳案要死透 千億預算轉投資綠能、節電
長期關注能源議題的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律師蔡雅瀅表示,希望能明確看到撤銷或廢止相關處分,以免只是一時為了選舉的操作,選後卻又死灰復燃。蔡雅瀅解釋,包括遭民間提起訴願的今年3月所通過環差,行政院應該處理、環署也可以主動撤銷,環署也應該撤銷過去通過的環評結論,還有經濟部也應該廢止籌設許可等。
「這個改變可以證明深澳燃煤電廠自始就是假議題!」搶救大潭藻礁行動聯盟召集人潘忠政批,國家能源政策以及評估電廠是否興建,為什麼可以像煎蛋一樣隨意翻來翻去?由此可見,賴清德政府若非草率治國,就是有太多資訊隱藏沒有揭露給人民。
「在後深澳時代,政府的當務之急是全力發展再生能源,並強化電力系統的彈性和穩定性。」綠色和平能源專案主任張凱婷指出,現階段是台灣能源轉型的關鍵,在停建深澳電廠後,只有全力發展再生能源並提高能源效率才是唯一解方。若還是想要興建燃煤電廠,甚或回頭尋找核能,不但無法解決臺灣穩定供電的問題,也將推遲再生能源的發展進程。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洪申翰也採類似的看法,指出深澳電廠對2025年後電力供需的必要性本來就不高,宣布停建後應將真正的資源投入到更多再生能源、儲能、能效提升、智慧電網、增加快速調度彈性的有效方案中,才能對於2025年後的電力系統穩定性,將更具正面效果。
環團普遍期待,本來要花在深澳電廠上的1000億預算,可以投入在能源轉型上。在節能與再生能源的發展上,創造更好的效益。
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趙家緯指出,若將此1000億元興建費用,投入至這六年間的節電,將使2025年累計節電量達到200億度,也就是深澳發電量的二倍以上,尖峰負載抑制量達到440萬瓩,將是深澳淨尖峰能力的三倍以上。且若投資至設備汰換上,其可帶動1580億元以上的投資,創造的產業關聯效果更為顯著。
觀塘三接站選址仍是錯誤 環團籲展開聽證 重新評估
但停建深澳是從基於三接站的順利興建而來,這樣的交換仍不獲環團的認同,張凱婷表示,這將成為政府能源政策的下個嚴重錯誤。蔡雅瀅認為,既然賴清德那麼重視天然氣的佔比,那更要認清選址觀塘真的是條件不佳的事實,還是盡快另尋其他地點才是上策。即便不說生態爭議,冬季海象不佳、潮差過大,安全操作天數短,加上腹地狹小未來難以擴充,都是觀塘不足以勝任三接站這個重要設施的理由。
潘忠政更批,深澳跟三接並非二選一,三接也請賴清德把黑手拿開,重新評估,強烈要求應召開與三接開發案有關的「藻礁保育」、「天然氣缺口」、「能源轉型」、「環評程序正義」的聽證會。
【心得】
我認為不論是中央或是地方政府在推行公共政策時都不應該朝令夕改、反覆無常,更何況是攸關國家未來發展的能源政策;中央政府既然要推動2025非核家園,就應有規劃完整的建設藍圖、健全的配套措施和堅決的施政魄力,而不是前後說詞不一,使民眾認為投機取巧、另有政治算計,把國政當兒戲玩。
行政院長賴清德在此之前大力推動深澳燃煤電廠,並堅稱沒有深澳北部地區勢必會缺電,現在卻能夠急轉髮夾彎,說停建就停建,不免讓人聯想到一月餘後要舉行的地方公職人員選舉,目的是為了拯救北部選情。我覺得選舉對於一個政黨來說固然重要,但還是應把國事放在最先的位置,而不應把國家重要政策當成選舉搶票的工具、將人民健康與環境保護看得比自己的政治前途重要。
另外針對觀塘接收站的選址,應要更為謹慎、傾聽專家學者的建議,不要為了要趕緊幫深澳電廠解套而倉促拍板定案,否則對於周邊藻礁生態的傷害將可能是無法回復扭轉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