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4日 星期日

第三次大事記

水利署:彰雲地層顯著下陷面積 縮近80平方公里

政治系二A 黃耀陞05114160
時間:2018年10月14日
出處:中央通訊社(中央社記者廖禹揚台北14日電)
內容:
彰化雲林地區地層下陷嚴重,經濟部水利署自民國90年啟動防治計畫,至今已將全年下陷速率超過3公分的顯著下陷面積,減至305平方公里,近一年縮小近80平方公里。
水利署表示,雲彰地區欠缺大型水資源建設,枯水期抽取地下水以供民生、工業及農業用水情形普遍,加上地處地質鬆軟的濁水溪沖積扇平原,若降雨太少,不只地下水抽水量增加,地下水補注減少也會造成土壤壓密沉陷,造成地層下陷問題。
水利署自90年開始推動「雲彰地區地層下陷具體解決方案暨行動計畫」,以減抽地下水、增供地面水、地下水復育及加強國土管理等多元防治措施減緩下陷速度,至今下陷速率已低於歷史最大值全年18公分的一半,彰化地區則低於4公分。根據今年最新量測資料,全年下陷速率超過3公分的顯著下陷面積,今年已減為305平方公里,較去年縮小78平方公里。
水利署表示,集集攔河堰、雲林湖山水庫,以及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的彰化鳥嘴潭人工湖,都有助增加地面水供水量,在1191口公有水井中,以自來水公司所有水井為最大宗,已隨著新水源供水逐步減抽,包括自來水公司、農田水利會及其他公家單位的公有水井,至今已有743口完成減抽及停用作業。
水利署指出,在推動民眾私有水井輔導納管部分,已有多達26萬口民間水井接受納管,顯見民眾對地下水管理的高度共識。
此外,農委會輔導農田轉旱作、加強節水灌溉及輔導海水養殖漁業等減抽地下水工作;交通部持續監控高鐵沉陷情況,確保行車安全;內政部推動國土計畫等減緩地層下陷土地管理方案,各部會持續合作解決雲彰地區地層下陷問題。
心得:
我認為這次政府在地層下陷防治上,終於完成了有了實質效益且具有典範性的發展模式;由於我國雲嘉南地區傳統上有著抽取地下水進行農漁業發展的傳統,因為此地層下陷的情況異常的嚴重,而這些地層下陷的問題更可能進一步帶來各式各樣的天然災害,例如:海水倒灌、下雨後必定淹水....等,加上地下水為不可再生水資源,一旦用罄新,新的地下水生成恐怕需要數百年的時間,因此若希望未來雲彰地區仍有地下水可以使用,並且地層下陷不至於太嚴重,政府勢必得在這個議題上對於民間使用地下水進行管制,但是相對而言,這些抽取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的民眾並非具有大量資本的企業主或是惡意破壞生態的大型公司,而僅僅是當地小農而已,因此對於他們而言,抽取地下水進行漁業、農業的耕作方式可能已經在這些地區發展了數十年甚至百年,因此政府若僅僅只使用強制性的手段來禁止這些小農抽取地下水進行他們的農業、漁業生產活動對於這些從事傳統產業的民眾是非常不公平的,並且也可能造成大量失業、傳統農漁業蕭條、貧富差距再擴大等問題。
但是本次政府藉由跨部會的合作,不僅僅透過強制性禁止的方式來改善地下水過量抽取的問題,而是還輔以各部會的專業,進行管線設置、輔導轉作....等。讓這些傳統產業能夠已更加環境友善的方式經營,我認為這也是現代人的思考模式逐漸從人本中心主義轉往綠色生態中心論的真實案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