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印度政府救恆河 環保人士絕食15周過世
政二B 06114250 蘇柏宇
新聞來源:環境資訊中心,林昕慧,https://e-info.org.tw/node/214491。
新聞日期:2018年10月16日
新聞內容:
印度知名的環保人士阿加渥(G.D. Agarwal),因為不滿政府沒有妥善清理恆河污染問題,絕食抗議15周後去世,終年86歲。
阿加渥自6月22日起,北部城市赫爾德瓦爾(Haridwar)展開絕食行動,只飲用蜂蜜檸檬水維持生命,期間曾兩度送醫,最後於10月11日逝世。他生前曾寄公開信給總理莫迪,要求政府立法保障恆河的水質,及廢除沿岸的水電工程,但長期未獲重視。
恆河的河水供4億人飲用。但因每年約有12億磅(約54.43萬噸)的塑膠廢料被倒入河中,外加工業廢水及民生污水等,使恆河成為全球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莫迪於2014年上台後,承諾要花30億美元(約926.79億元台幣)清理恆河,但後來被踢爆,政府實際投入的款項不到四分之一。
個人心得:
自古以來,文明發展大多都是依水傍而生,逐水草而居,因此水源對於人類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然恆河卻在2007年被評為世界五條汙染最嚴重的河川之一,水中大腸桿菌的汙染更是政府訂定標準的100倍。如同報導所述,恆河流域供超過4億人飲用,然被印度教視為聖河,卻是從上游到下游都遭汙染、無一倖免。雖政府承諾執行恆河治理計畫,然因貪汙、技術不足、缺乏良好規劃與宗教不支持等因素,導致恆河水質仍是持續惡化,才使得印度環保人士以絕食抗議,向政府陳情重視環境污染之害,以及恆河嚴重汙染對於民生帶來潛在的身體侵害。
看到此篇新聞,使我立刻聯想到前幾次上課提到我國的濁水溪,提到溪水不僅受到嚴重汙染,更有台塑六輕對水質的破壞等問題,導致既使是居住在溪岸旁的居民,用水竟非引溪中之水,而是抽取地下水,結果令人匪夷所思。因此,透過該篇報導,隨著環境保護意識高漲,可反思我國對於河川水源之重視是否得當,以及對於各項工業汙水的排放對於環境汙染的相關議題,都應該更加重視,畢竟水是人生命維持必要的資源。
自古以來,文明發展大多都是依水傍而生,逐水草而居,因此水源對於人類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然恆河卻在2007年被評為世界五條汙染最嚴重的河川之一,水中大腸桿菌的汙染更是政府訂定標準的100倍。如同報導所述,恆河流域供超過4億人飲用,然被印度教視為聖河,卻是從上游到下游都遭汙染、無一倖免。雖政府承諾執行恆河治理計畫,然因貪汙、技術不足、缺乏良好規劃與宗教不支持等因素,導致恆河水質仍是持續惡化,才使得印度環保人士以絕食抗議,向政府陳情重視環境污染之害,以及恆河嚴重汙染對於民生帶來潛在的身體侵害。
看到此篇新聞,使我立刻聯想到前幾次上課提到我國的濁水溪,提到溪水不僅受到嚴重汙染,更有台塑六輕對水質的破壞等問題,導致既使是居住在溪岸旁的居民,用水竟非引溪中之水,而是抽取地下水,結果令人匪夷所思。因此,透過該篇報導,隨著環境保護意識高漲,可反思我國對於河川水源之重視是否得當,以及對於各項工業汙水的排放對於環境汙染的相關議題,都應該更加重視,畢竟水是人生命維持必要的資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