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鳥瞰台北 國內外上百NGO齊聚台北國際賞鳥博覽會
政二A 張淮堯 06114126
時間:2018年11月02日
出處:環境資訊中心 TEIA
內容:
2018年台北國際賞鳥博覽會於10 月27、28日在台北關渡自然公園展開,主題為「 鳥瞰台北A Bird's-Eye View of Taipei」,寓意借由野鳥的視界觀看台北, 透視城市間的人鳥情緣。台北國際賞鳥博覽會自1999年起至今,邁入第20週年,除了主題闖關、賞鳥體驗、自然導覽等活動, 今年也是歷屆以來最多國內外夥伴單位參展的博覽會。
今年吉祥物由「小水鴨」擔任代言大使,20年前的小水鴨在北台灣堪稱最大度冬候鳥族群, 近年因環境變遷,導致北台灣小水鴨的數量下降僅存百位數。 活動期間民眾透過主題活動、生態小劇場, 了解小水鴨的際遇,也認識許多其他在都市間討生活的鳥類。 此外,今年也首度結合VR影像科技, 讓民眾親自體驗飛鳥從空中俯瞰大地的視覺感受。
本年度博覽會共有100多個攤位展出,其中包含來自日本、泰國、 菲律賓、柬埔寨、新加坡、中國等數個國內外保育NGO團體組織, 另有集結綠色產業鏈的「賞鳥補給站」、自然生物掛保證的「 地方創生小農市集」、精選生態影片的「野望放映室」、 引領看見野性美的「自然藝術」,以及環境議題講座的「濕地保護區國際交流會」,和DIY鳥創作、人體彩繪等等, 博覽會兩日下午更有摸彩送好禮, 抽到大獎望遠鏡直接帶著賞鳥趣。
20年來,台北市野鳥學會年復一年在關渡地區帶領各世代民眾欣賞、 認識野鳥。舉辦多年的賞鳥博覽會旨在以活潑輕鬆的方式,拉近人鳥間的距離, 關心鳥類的同時也是關注我們身處的生活環境。
心得:
自然環境的保育不能只透過制度性的設計進行,更需要改變身為為破壞者的人類所擁有的價值觀,令其重視自然保育,從內部心態的調整阻止外部行為的破壞。本次新聞提到NGO團體透過博覽會,讓民眾遊玩的同時學習尊重大自然的一切,是一個教育民眾的優秀範例。當政府思考如何以法令限制外部成本時,不妨試著以教育的方式將法令內化為民眾的道德規範,更能收獲成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