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6日 星期五

第八次大事記


姓名:王亭勛
班級:政二B
學號:06114220
日期: 2018/11/14
【標題】

陸「人造太陽」突破以攝氏1億度運行 望未來供應充足清潔能源

【內文】
據報,有中國「人造太陽」之稱的全超導托卡馬克大科學裝置EAST近期取得重大突破,實現電子溫度攝氏1億度等離子體運行等多項重大突破,獲得的實驗參數接近未來聚變堆穩態運行模式所需要的物理條件。
EAST是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自主研製的磁約束核聚變實驗裝置,是世界上第一個非圓截面全超導托卡馬克,也是中國第四代核聚變實驗裝置,實驗裝置的目標是讓海水中大量存在的氘(音:刀)和氚(音:川)在高溫條件下,像太陽一樣發生核聚變,提供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所以也被稱為「人造太陽」。
根據科學家分析,如果未來能建成一座1,000兆瓦的核聚變電站,每年只需要從海水中提取304公斤的氘就可以產生1,000兆瓦的電量,照此計算,地球海水中的45萬億噸氘,足夠人類使用上百億年。
心得評論:
我認為這對於目前消耗掉大量能源的中國來說,這個「人造太陽」是未來中國在能源使用上非常需要的一大替代品,只是我好奇的是,這種核聚變電站仍是需要用到海水,那對於海洋的生態來說,會不會造成一種污染呢?
我認為隨著科技不斷的進步,人們一方面在發明消耗較少的能源之外,另一方面應該也要朝著較能過濾汙染物質的機器方面前進,這樣雙管齊下的結果,我想會比一直在尋找替代能源還要洽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