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4日 星期日

第六次大事記

系級:政四B
學號:04114225
姓名:翁偉軒

三面光水泥溪溝不利生態 小西田野溪整治惹議

出處:公共新聞 時間:2018/11/03 作者:郭志榮

台中新田山小西田步道旁,今年9月整修完成一條「三面光」的水泥溪溝,長度約150公尺。由於水泥表面光滑,陡峭蜿蜒在山坳處,有網友戲稱是「最勁爆的山坡水泥滑溝」,在生態社團引發議論,批評又是只求建設、不問生態的粗暴整治工程。

現今生態意識高漲,對於三面光水泥工程整治野溪,環境團體多年來不斷抗議。生態保育人士李璟泓表示,三面光水泥工程,完全阻絕溪流生態,水泥岸壁長不出植物,河床更難有魚類生存或回溯。

在旱季時,野溪可作為動物上下通行孔道,但是水泥河道上,高達2米的跌水工,對動物簡直是天塹,進入水泥溪溝就是無法逃脫,不是乾死,就是曬死,完全不利生態。



小西田步道旁的野溪,原本是原始的土石溝,平時乾旱,只有在大雨時,才會形成大量水流。由於坡度陡峭,逕流湍急,沖刷下方土石,造成溪岸崩落。當地種植果樹的農民鍾三表示,暴雨後,山上流下大量溪水,溪旁果園長年受到沖刷,地盤崩落,土壤流失,才會要求政府前來整治。

台中市水利局負責工程整治,去年就已經用三面光水泥溪溝工法,施作野溪下半段的工程。今年再發包施作上半段水泥溪溝,沒想到引發生態團體的批評。

水利局大地工程科黃先生表示,當初整治野溪,主要是為了保護旁邊的小西田步道,因為大雨產生逕流,不斷淘刷,造成步道坍塌,危及登山市民的安全,因此進行整治。

黃先生指出,當地山坡相當陡峭,計算水流衝力後,才會以三面光水泥溝工法施作,加強結構安全,並且在溝底設置橫向擋水工的水泥條,阻擋水流衝力,以及設置多處跌水工,防止上游砂土、石塊,直衝下方。由於這是小型野溪整治工程,以保護坡岸為主,所以依照法律,這類野溪整治等級,無需進行生態檢核。



居民期待政府整治,快速的水泥化施工,一條自然野溪又告破壞。河川流域從坡地到河道,分屬林務、水利、水保等不同單位管理,每個單位都說只作一小段水泥化工程,加總起來就是很驚人,於是從大河道到小野溪,長期以來不斷水泥化,河流生態遭到嚴重破壞。

生態人士李璟泓表示,水泥化溪流整治長期被詬病,整治單位觀念在改變,也有一些生態工法陸續被推行。但是一些不被注意的野溪,仍然常被開發破壞,形成一條驚人的三面光水泥溪溝。

「台中最勁爆的山坡水泥滑溝」,成為網路流傳的驚人畫面。有網友戲稱「可以一路滑到山腳下」。嘲諷的背後,是生態的哀傷,讓許多生物活不下來。

心得:
人類的經濟發展本來是依附著天然環境的地理條件,隨著科技發展的進程,人類開始有能力對環境做人為的改變,創造出對自己有利的條件。這種能力對人類發展當然有莫大的益處,但如果不審慎使用這樣一種能力,可能對整體環境造成無可挽回的傷害,而人又是生活在這樣的環境的一份子,也終究不可避免地成為受害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