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4日 星期日

第六次大事記

顛覆!太陽能真的是「綠能」嗎? 20年內恐成環保新難題


2018/09/28 19:03 字級:


近年來環保意識高漲,各國都開始重視「綠能」產業,號稱零排放、零汙染的太陽能,自然被視為發展重點,於是開始有所謂的太陽能屋、太陽能溫室...法國甚至有太陽能道路,號稱可以為路燈供電。台灣也在中南部的屋頂,廣設太陽能板,外島的機場、漁港也有設置,期望能增加發電量,但是太陽能真的這麼完美、沒有汙染嗎?

▼(圖/翻攝影片)


▼(圖/翻攝影片)


其實太陽能板的製造,脫離不了石英砂。挖石英砂的礦工,是古至今對健康危害最深的職業之一。另外在提煉矽的過程,會產生大量的四氯化矽。估計每生產一噸的多晶矽,會有 3~4 噸的四氯化矽。

當這種具強腐蝕性的有毒液體遇到潮濕空氣,馬上分解成矽酸和劇毒氣體氯化氫,會刺激人體眼睛、皮膚與呼吸道刺激,遇上星火則會爆炸,用於傾倒或掩埋四氯化矽的土地將變成不毛之地,樹木和草都無法生長。

其實這只是太陽能汙染的冰山一角,許多廢液、矽泥...至今都很難處理。台灣每月約有1000噸固體矽泥產生,有六成無處去。

▼(圖/翻攝影片)


▼(圖/翻攝影片)


太陽能板的回收,也會成為未來新的環保問題。據經濟部能源局推估,20年後台灣將有15萬噸的太陽能板,這些太陽能板何去何從,也很考驗大家的智慧。

除了汙染問題,國外許多架設太陽能板的計畫,都以失敗告終,像是美國架設太陽能板道路,僅一周就壞掉。英國、法國的太陽能板道路,發電效率也極低下、不具價值,甚至有工程師評論,這項目無一可取,是史詩級的大失敗。

台灣在離島架設的太陽能板,也不到五年就壞光光,目前都已拆除,未來暫不考慮再設太陽能板。雖然太陽能的發展動機是好的,但現實還有很多問題待克服。

另外太陽能或其他再生能源,都無法成為基載電力。因此想要減少環境汙染,還是要從減少碳排放著手。

心得:
台灣目前的半導體產業也是,雖然台灣主流的科技產業,但對環境的傷害極大。
還記得大一修了門課是綠色化學,同學在台上說太陽能是最乾淨的能源,學長就問難道裡面的塗層,不是有機物,那不會造成環境汙染嗎?不是學期有做過實驗嗎?此事讓我印象深刻,當然太陽能不只是有機物的汙染,害有重金屬的污染和強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