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3日 星期六

第六次大事記

系級:政延B
姓名:吳念瑧
學號:03114288

力抗全年高溫  新加坡也興起零耗能建築

時間:20181017
出處:環境資訊中心
https://e-info.org.tw/node/214489
內容:
面對氣候變遷,建築界如何挑戰升溫控制在2℃?全年高溫的新加坡正積極打造低碳建築,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的淨零耗能建築已經動工,吉寶灣大廈的舊建築改建計畫也以超低耗能(super low energy building,SLE)為目標。
2016-2018世界綠建築委員會(World Green Building Council,WGBC)主席,新加坡知名建築師戴禮翔15日應邀於「2018環亞熱帶創新低碳綠建築國際研討會」演說並接受專訪。他指出,比起綠建築,零碳建築的指標非常明確,也更困難。要達成減碳目標,時間不多了,建築應該更精準瞄向「零碳」。

全年都熱  新加坡從減少冷氣面積、多用自然光節電

世界綠建築委員會是由全球70幾個國家的綠建築委員會組成的網絡。戴禮翔於擔任主席期間提出淨零碳計畫(Advancing Net Zero),推動2030年新建建築達到「淨零碳」,2050年是100%建築(包含既存建築)達到「淨零碳」。獲得澳洲、德國、加拿大、印度等十幾個綠建築委員會的支持與承諾。
戴禮翔指出,新加坡的節能挑戰比台灣更高,除了高濕高溫,長年溫度都在30度以上,冷氣耗能很大。節能的策略就是縮減冷氣範圍。讓走廊、樓梯間這些空間不要有空調。此外,使用冷氣的習慣也要改變。
戴禮翔說,過去規定冷氣要設定在23度,實際上很多大樓都開到18度。新加坡國立大學的零耗能建築將冷氣溫度設定在26度,溫度略高加上高濕,會讓人感覺不舒服。這裡使用風扇讓房內空氣流動,營造舒適空間同時還有節能11%。
他解釋,人們都喜歡自然風,這類設計可以用在走廊,但空調空間要保持密閉,才能減少冷氣流失,這一點新加坡與歐美建築一致。
至於舊建築改建,他指出通常先更換節能的空調設備,另外,現在辦公時間大多是面向電腦。新加坡日照時間長,改善改窗簾設計或利用閃光板引入外面陽光,靠窗五公尺的範圍幾乎不用開燈。

全球暖化加遽  綠建築應走向「低碳化」

新加坡已經宣布課徵碳稅,戴禮翔說,從電價與能源的角度,電費會更貴,一般的住戶對電價還不敏感,但用電很高的族群,例如旅館、辦公大樓,應該先一步推動低碳建築。
但他也坦承,推動綠建築已經不容易,而推動低碳更難。他指出,綠設計可以增加病人恢復速度,住院時間減少8.5%;有更好的光線,生產力可以增加23%,不過,這類研究還太少。現代人追求健康,深受空污困擾,卻不太清楚建築與健康、生產力的關聯。
戴禮翔說,一般說的綠建築標準都是包含多樣性的指標,例如節能、節水、生物、教育等,有些標準並不完全科學化。「零碳」是非常科學化的數據,目標更為明確。對抗暖化,人們所剩的時間不多了,要看到更積極的改變,綠建築應走向「低碳化」。
心得:

現在各國都持續透過各種努力來抑制溫室氣體排放以減緩暖化對地球環境的衝擊,而建築節能目前已經成為推動節能減碳政策時關注的領域,因應台灣推動非核家園政策,將逐年關閉核能發電機組,同時因受室外空氣品質惡化,期待降低燃煤發電機組比例,在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等再生能源發電能量建置以及提高燃氣機組完成前,面對逐年成長的夏季尖峰負載,限電和缺電的問題是最需解決的問題,而零耗能建築就是一個有效的方案,可以有效減少電力使用、漸少電力成本減少碳排放、資源再利用,走向「低碳化」時代,像我們台灣的北投圖書館就做的很好,整棟建材建材皆可回收再利用,建築的設計不只降低耗能達到節能效果,還能達到綠化與減少水資源浪費,我覺得推廣綠建築是最有效達到低碳化的方式,政府應該要多花心力重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