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養綠公投案過關 「非核家園」最晚下週失效
政二A 楊兆暉 06114107
時間:2018/11/25
出處:環境資訊中心TEIA
內容:由「以核養綠」方發起第16案公投在24日的全國性公民投票中以近590萬的同意票數、且超過投票權人數1/4的門檻,順利通過。該案訴求廢除《電業法》的第95條第1項,亦即「2025非核家園」條款,將於中選會正式公告後第三天正式失效。
該案領銜人、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表示,這表示民意已經否決了「非核家園」政策。雖然原能會說,依法核一、二已超過延役申請時程,但法律可以修改,核一、二、三都有機會延役。此外,擁核方已在規劃重啟核四與核廢料退出蘭嶼兩項公投。而由國民黨所提的第七案反火力發電、第八案反深澳電廠、第九案反核災區食品三項公投均以超過38%以上的同意率闖關成功。此三案屬重大政策,將交由政府相關單位執行,不會直接影響法案。
近590萬高票過關 擁核方將續推核電廠延役與運轉
25日凌晨3時左右公投結果出爐,同意票數5,895,560票、不同意票數4,014,215票。這次公投投票權人數19,757,067人,有效同意票數為投票權人數29.84%,超過規定的25%門檻。
16案公投反方批:「以核養綠」誤導欺騙
由於第16案公投直接挑戰2011年福島核災以後上漲的反核民意,更挑戰「非核家園」目標,自提出後隨即引發擁核、反核論戰。除了反核人士一再說明「以核」不能「養綠」外,559位理工醫與人文社會學者、近300名法律人均連署反對。原住民團體也要求黃士修為其核廢言論道歉,林義雄也在選前出面表示反對,但仍無法翻轉結果。
該案反對方辦公室、全國廢核行動平台表示,雖然在此一役有所挫折,但是公民社會沒有時間退縮,擁核方已經宣布要推動重啟核四,廢核將「奮戰到底」。
對於這次公投的結果,全國廢核行動平台指責,擁核方刻意將公投包裝成「以核養綠」,以不實資訊誤導大眾,並製造燃煤與核電二選一的假議題。
平台發言人崔愫欣補充,投同意票的人,並非都是無條件支持核電的人;公投結果也不代表大眾不支持能源轉型。政府在推動轉型過程中發生深澳電廠、藻礁等爭議,導致民眾對民進黨信心不足。
心得:
以核養綠,就德國的例子來看,應該是可行的,但台灣的效法,往往只學到皮毛,永遠都沒深入人家的內涵探討,以這次的以核養綠公投來說,內文主要是是否廢除電業法95條-1「在民國114年以前將所有核電設備停止運轉」,但這很莫名奇妙,試問,人家德國是先有立法,延長核電廠期限,並有確立多得時間用來爭取資金發展綠能,而我們呢?完全沒有後續發展,就一味的公投,如今過了,那後續呢?核電的運作是解禁了,但要延長多久呢?再說「養綠」,請問,臺灣有做出任何的確切可發展的綠能產業嗎?而且,核能延長壽命,可能會有其他人疑慮的「惰性」、「依賴性」產生,畢竟,看日本的例子就知道,核能能帶來的便利性有多大,排除核廢料的存放問題來說,它不僅發電量大夠支撐全臺用電,更是沒有二氧化碳排放的能源,若不是三一一那場悲劇的發生,我想許多人都還沉浸在核能帶來的好處裡,而這項公投的通過同時也擋住了一個更匪夷所思的提案,「2025非核家園」我很想問,政府在沒有任何可行的替代方案下,要如何達到全面廢核,而沒有電的使用量缺口,兩個案例來看,出發點都是好的,但後面的實作部分太乏善可陳,導致人民完全看不到未來,政府大餅很會畫,但實證方面真的差強人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