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級:政三B
姓名:施軒弘
學號:05114250
姓名:施軒弘
學號:05114250
供水、供電講不清 南科台積電3奈米廠環評:補件再審
時間:2018年11月14日
出處:https://e-info.org.tw/node/214974上稿編輯: 陳文姿
出處:https://e-info.org.tw/node/214974上稿編輯: 陳文姿
內容:
底開始量產。為了建廠需求,南科台南園區提出環境影響差異分析(環差),將預估用電量增加88萬瓩,達到299.5萬瓩;每日用水量增加7.5萬噸,達到32.5萬CMD(噸/每日);每日污水放流則增加5.2萬噸。
環評委員鄭明修表示,88萬瓩相當一個林口電廠的機組,每天的脫水污泥136噸要堆到哪裡?每天還要處理24.8萬噸的污水,這些數字大到驚人。
為減少爭議,南科提出每日使用再生水7.3萬噸的規劃,並在「再生能源市場機制完善」的狀況下,每年使用20%再生能源,同時於2031年前達到每年節電9億度的目標。
雖然水利署、台電均掛保證,水電沒有問題,仍遭到許多質疑。環委認為節電措施不清,「再生能源市場機制完善」定義也不明,要求南科再補件說明,特別要求水利署再補充南部整體供水規劃,並請台電與能源局提供供電時程規劃。
用電恐增加空污 台電:興達改天然氣進行中
南部反空污大聯盟總召陳椒華認為,增加88萬瓩的電力將來自高雄30多年的老舊興達火力發電廠,恐增加南部空污。
她強調,環團不是反商,興達趕快改建為天然氣電廠還來得及。環境權保障基金會林彥廷也指出,南科應效法Google、Apple使用100%再生能源,不要將空污轉給民眾。
台電指出,電力由全台電力網供應,很難說台積電是用哪個電廠的電。興達與中火改天然氣機組均已進入環評,2023年興達燃氣機組就會開始商轉,台電也投資477億讓空污從現行的 10萬噸降到2025年的6.5噸。
台電指出,電源開發規劃都在官網上,但私人電廠(IPP)則掌握在能源局。環評委員因此要求台電與能源局再提供供電規劃。
南部易旱災 環委要求極端氣候下的供水評估
另一個遭到質疑的是用水來源。陳椒華認為,南部是易缺水地區,即便有水庫,也不能保證有水。林彥廷提出,新增用水的部分要100%使用再生水。
水利署以數據解釋對供水有信心,這包括曾文水庫改善蓄水增加5500萬噸、台南高雄間的自來水管線工程、再生水利用、自來水減漏等,共計增加40萬噸的供水能力,占台南供水93萬噸的43%。
不過環委仍認為,水利署應針對極端氣候、例如連續缺水情況下的用水供應進一步評估,才能證明用水無虞,不會影響到民生與農業用水。
六千億投資 南科謹慎以待
這次會議資料不清的並非開發單位,而是水利署與電力公司,因此主席環保署長李應元罕見地裁定補件後,下次會議直接進入內部審查程序,不再公開說明。
南科園區管理局長林威呈會後表示,國際大廠台積電選擇南科投資六千億是一項肯定,南科與水利署、台電都保持良好溝通。他預計一至二周就會送出環評委員所需的資料,「會讓大家滿意」。
心得:
近年來台灣因為能源的問題一直爭論不休,有些人提倡穩定發電的能源,但就會被認為是汙染地球,而有些人雖然提倡再生能源,但在極端的氣候變遷上卻也造成不穩定的問號。台積電願意留在台灣設廠是好事,但其用電用水量一日可能就超過人一生所需,而目前環保意識抬頭的情況下,各方對於其要求必定也會跟者有所提高,如何滿足環團要求以及南科供應能力,又不會讓台積電設廠延誤多時,有待政府的能力改善。而我們在這篇新聞上看到,水利署與台電只用保證恐怕難以信服於人,也有待大眾媒體替消息傳給閱聽者,而由全民共同監督政府的施政。
近年來台灣因為能源的問題一直爭論不休,有些人提倡穩定發電的能源,但就會被認為是汙染地球,而有些人雖然提倡再生能源,但在極端的氣候變遷上卻也造成不穩定的問號。台積電願意留在台灣設廠是好事,但其用電用水量一日可能就超過人一生所需,而目前環保意識抬頭的情況下,各方對於其要求必定也會跟者有所提高,如何滿足環團要求以及南科供應能力,又不會讓台積電設廠延誤多時,有待政府的能力改善。而我們在這篇新聞上看到,水利署與台電只用保證恐怕難以信服於人,也有待大眾媒體替消息傳給閱聽者,而由全民共同監督政府的施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