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杜鎧佑
學號:06114241
說不出口的綠能政策? 民團出題,候選人限時答!
2018年10月15日,環境資訊中心
【內文】
年底九合一選舉在即,選戰打得火熱,卻苦等不到候選人的綠能政策,民間共組的「能源轉型推動聯盟」今(5)日主動出擊,提出三項「綠能政策考題」請縣市首長候選人於16天內提出推動綠能、鼓勵民眾參與的具體做法,聯盟將於下個月7日公布評比結果。
民間推出的「投票指南」網站也表示,歡迎所有候選人將綠能政策上傳,該網站將以資訊公開為主,不涉及評比。
不只要表態 民間請候選人提綠能具體政策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理事長高茹萍表示,選舉日將近,卻苦等不到候選人的綠能政策,民間團體只好出題請候選人回答。希望縣市首長候選人於10/21以前回覆,能源轉型推動聯盟進行評比後,將於11/7公開評比結果。
三大評比指標為──縣市推動綠能遇到的困難與解決方法、鼓勵公民參與綠能的政策、結合民間資源共同推動綠能。
高茹萍補充,希望縣市首長候選人提出「具體做法」以及預計達成日期。
「投票指南」網站由公民團體g0v與燃點公民平台共同推動。燃點公民平台理事長蔡致中指出,「投票指南」上面已經有1769位縣市議員候選人、93位縣市長候選人的資料、政見、議會提案、政治獻金等資料,8月啟動至今已經60萬選民上網觀看。他希望候選人將自己的綠色能源政策上傳網站平台。「投票指南」強調資訊公開的力量,讓選民自己做決定,將不做推薦、也不做評比。
能源政策落實縣市 表態接受監督
蔡致中說,從「投票指南」收集到的資料顯示,候選人提出的綠能政策非常少。少數只針對個別議題表態,例如深澳電廠,某項提案甚至只是討論再生能源收入作為冷氣費,這些很難稱得上是綠能政策。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洪申翰說,雖然深澳電廠、核電、藻礁都成為選舉熱門話題,卻沒有候選人講清楚當上縣市長後要實施的綠能政策、節能政策是什麼,或如何帶領台灣擺脫核電與燃煤電廠的威脅。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執行長張宏林指出,候選人將成為代議者,有責任揭露自己的態度,如果惡意或是高傲的不願表態,很可能是政治的黑心商品——成分不明、標示不實。
能源轉型推動聯盟由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台灣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彰化縣醫療界聯盟、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等民間團體組成。國際氣候變遷非營利組織350.0rg 也將加入這次政策評比。
【心得】
隨著2018年縣市長選舉接近,許多參選人的政見與理想的提出理應也要接近完整了,但我們觀察從新北市的核四、深澳,到桃園觀塘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環評案等,都發現各政黨主要參選人都沒有提出具體的能源相關政策,僅有不斷地迴避與反對。
從國民黨馬政府執政後期,停建核四與否的爭論便喋喋不休,馬政府遂在民意壓力宣布暫時封存核四;而蔡政府執政後則宣布推動「2025非核家園」的目標,要將台灣的能源比轉型成天然氣50%、燃煤30%和再生能源20%,中央政府更大力推動深澳燃煤發電廠的興建以補足核能電廠的退役,使各陣營陷入爭吵與口水中,卻沒人願意說清楚自己的政策方向。
從我認為的角度來看,政府要在2025年達成非核家園的目標難如登天,核能與燃煤相比或許更為環保與低污染,對環境與我們的生活品質來說也較好;但相對的,核能電廠所產生的廢料儲存、安置問題亦是我們要面對的。非核家園的目標固然是正確的,但是應該要有完整的配套與轉型方法,而不是大肆興建風力電廠、燃煤電廠,耗費大量預算與人力,卻沒有達到實質的發電效果與目標。
總而言之,能源政策在縣市首長選舉中應是該受重視的一環,呼籲各參選人應直球面對,不應為了選票考量而左右逢源、說法模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