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日 星期一

第二次大事記

班級:政二B
學號:06114215
姓名:莊易霖

時間:2018.10.01

出處:https://e-info.org.tw/node/214269


標題:

環團揭路跑年耗400萬個免洗水杯 籲六都帶頭訂規範

內文

在進入涼爽的秋季後,路跑活動將進入高峰期,環團綠色和平提醒,2017年全台共有784場路跑賽事,至少使用了400萬個一次性水杯,加上寶特瓶、塑膠包裝袋、紀念衫等,賽事產生的塑膠垃圾數量驚人,呼籲台灣應該比照國際級賽事訂出一套審查制度,管制大型活動及賽事產生的廢棄物及塑膠垃圾。

綠色和平減塑專案負責人羅可容指出,他們在今年6月曾發佈調查,指出2017年共有784場路跑賽事,至少使用了400萬個一次性水杯,加上寶特瓶、塑膠包裝袋等,賽事產生的塑膠垃圾數量驚人。
羅可容指出,以一場比賽有4500位跑者參加、參賽者每場所需飲水150至330毫升、一個水杯可裝120毫升來估算,等於一場比賽約要用掉至少5627個免洗杯,全台784場賽事,就可能用掉441萬個水杯。
而2017年其中有432場路跑辦在六都,達55%已是過半,等於辦在六都的路跑賽,就總共至少用掉243萬個免洗杯。
六都場次
免洗杯(和瓶裝水)
消耗量(個)
跑衣發放量毛巾發放量
台北市92518,000414,000414,000
新北市94529,000423,000423,000
桃園市41231,000185,000185,000
台中市70394,000315,000315,000
台南市50281,000225,000225,000
高雄市85478,000383,000383,000
六都4322,430,0001,945,0001,945,000
羅可容表示,因為路跑比賽集中在六都,且六都在組織人事和財政預算上均擁有較其他縣市更多的權限與資源,當然有責任帶頭管理這些活動,但遺憾的是,目前僅有台北市政府有簽署「綠色永續臺北馬拉松」備忘錄,願意倡導秩序冊無紙化及完賽證明無紙化、減少使用一次性水杯,以及讓跑者可勾選不需領取紀念衫、完賽衣等,致力減少一次性塑膠製品使用。
綠色和平呼籲環保署及六都政府,盡快訂出大型活動環境管理規章,改善賽事造成的環境污染。羅可容指出,不只是一次性的水杯,綠色和平曾對全台跑者進行意見調查,發現賽事紀念衫及毛巾的使用率低,造成資源浪費,更有不少受訪跑者希望,這些紀念品可以改為選配,將是否要收這些贈品的選擇權回歸跑者,且路跑紀念衫通常由合成纖維製成,已多項科學研究指出,合成纖維洗滌後產生的微塑膠纖維對海洋與整體生態造成危害。
心得
路跑活動的興起,為現代生活的沉悶注入了一股不同以往的活力,近年來全球各大的城市也紛紛起而舉辦類似的活動,某些城市舉辦路跑的同時,也會倡議的許多的議題,如:為愛而跑、為殘而跑等等的議題。有時甚至還會出現為吸引民眾參加的噱頭,如:粉紅路跑,泡泡路跑之類的活動。但對於地球環境的保護呢?有些人會說路跑活動的提倡,能更加地喚醒人們對於環境的愛惜,對於汽機車碳排放量有減少的益處所在,因為當人們喜歡上路跑的同時,有可能的會把跑步當成一種交通的方式。雖然這樣的說法,我無法的否定與反駁,確實,有些人會因此而改變。
但我想關注的議題,如本篇文章所提出的,以台灣為例,每年路跑舉辦的同時,所產出的垃圾量,所製造的汙染,所對於環境有所傷害的作為,是否真的與路跑本身倡議的價值相當,抑或是大相逕庭,我想答案昭然若揭,是大相逕庭,有所違背的,在路跑的同時,環境也正被我們破壞,正如文中提到的:「2017年全台共有784場路跑賽事,至少使用了400萬個一次性水杯,加上寶特瓶、塑膠包裝袋、紀念衫等,賽事產生的塑膠垃圾數量驚人。」我們要對環保有所意識,大部分的塑膠垃圾是大自然無法主動去分解的,更別說近年來發現塑膠微粒,對大自然海洋的侵害合成纖維洗滌後產生的微塑膠纖維對海洋與整體生態造成危害。」
文中有提及,目前只有台北有簽屬「綠色永續馬拉松協定」,由此可知,路跑活動的環保意識,是非常的不足夠與被人漠視的,我認為對於地球的保護,應從這樣的小地方做起,慢慢地外擴,小議題、大議題,以致區域性、全國性,甚至全球性,當大家真正的瞭解了,對於綠色環境的保護不只有多種樹,少吃肉等等的作法,還有很多的作法藏在細節裡,當這些細節被完善的提及,那麼才是對於地球一個最好的保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