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道有機污泥轉製燃油 提高再生能源應用
政二A 楊兆暉 06114107
時間:2018/11/01
出處:環境資訊中心TEIA
內容:
民國107年度能源局委託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執行「濕料源熱化學液化技術開發計畫」,研發高壓水熱液化技術。計畫執行與技術合作廠商山林水環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共同驗證下水道有機污泥轉製成生質燃油,可降低處理成本、化石燃料使用量、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擴大生質能源的應用範圍。
民國107年度計畫執行成果於10月29日在楠梓污水處理廠舉行成果發表會,會中由金屬中心簡報說明今年開發高壓水熱液化技術的成果。都市每年產出約11 萬公噸的下水道有機污泥,利用自行開發的「高壓水熱液化技術」,在30分鐘內可將高含水率 (80~90%)的下水道有機污泥轉化成生質燃油,有效解決廢棄物處理問題,提高再生能源的應用。
心得:
下水道一直以來都被人們所厭惡,骯髒、惡臭,如今有機會反轉,將是台灣的一大進步,下水道的汙泥,往往都被人們視為廢棄物,甚至還有人往下水溝丟垃圾,現在將這隨處可得的資源,轉化為能源,不只維護市容、降低惡臭,同時又能愛護地球,減少碳排放,一舉兩得,「開源節流」,目前我們在節流方面,沒什麼進展,而這些技術的發現,正為開源注入一劑強心針,不同於一般燃油,不燃煤,二氧化碳排放減少,同時汙泥的再生速度,又比煤快很多,再者汙泥的轉換率高達8~9成,幾乎是只要挖到就能全部轉換,能源轉換效率極高幾乎不會有浪費的問題、轉換時間只需30分,耗掉的能源也少,而且還比原先丟棄汙泥處理的費用還低廉,真是一項創舉。生質能源與可再生能源一直是目前的國際趨勢,若真能在這塊發展起來,不只對國內有利,同時也能讓國外看到台灣的實力以及保護地球的心意,而且這個汙泥是每年都能產生好幾萬公噸的,若政府能好好推廣,這個能源可能可以跟石油的燃油並行,燃油的來源增加,民眾可以享受較低的價格,同時,這也對汽機車滿天飛的台灣一個大大的機會,不像其他生質能,在植物種植時便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或是石化能源,燃燒時也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汙泥在這方面大大減少,機車在台灣要全面廢止幾乎是不可能的,那麼採用這種燃油,會不會是另一種解決的管道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