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王亭勛
班級:政二B
學號:06114220
出處: https://e-info.org.tw/node/215142
日期:
2018/12/06
【標題】「農廢變黃金」不是夢 屏東設農廢氣化爐一舉多得
【內文】
屏東縣是農業大縣,耕作產生的農業廢棄物露天燃燒,統計約占全縣空污源PM2.5的二成,縣環保局5年前導入農廢減量計畫,以獎勵代工、成立環保農園等多元方式,回收農廢已成長至3000公噸。2018年在枋寮鄉設置生物炭發電設備,屏東環保局局長魯臺營說,除改善空污外,它可帶進售電、生物炭副產品等經濟效益。
今(2018)年農廢減燒導入循環經濟,破碎後的木質廢棄物集中收運,與廢物牛糞等混合製成燃料棒,送入可完全燃燒的氣化爐,產出的木醋液、焦油及生物炭等農業副產品,可應用在液肥或病蟲害的防治資材,改良土壤及作物,氣化爐收集可燃氣體造氣、發電,彷如座微型發電廠。
心得評論:
我認為,屏東縣所實施的農廢減燒應該要廣泛的推行到整個台灣才是。記得小時候在回家的路上,常常都會看到農田在冒煙,都會天真地跟媽媽說農田失火了,後來才知道原來是農夫將收割後的植物蒐集起來燒掉當作天然肥料。如果說我們能夠再用更好的方式來取代這種燒稻梗來製造肥料的做法,我相信衣錠更能夠提升台灣的空氣品質,尤其是嘉南平原,若這個做法能擴及整個中南部,勢必能替中南部的空氣帶來一定品質的改善才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