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7日 星期五

第十一次大事記


姓名:郭安柔
班級:政二B
學號:06114221
      遠見雜誌
日期:2018/12/03
【標題】危險、童工、剝削、汙染……光鮮亮麗背後的悲歌!快時尚極力隱瞞的險惡真相
【內文】
又到了換季的時刻,這是個出門會讓人猶豫、時序乍暖還寒,令人捉摸不定的特別日子,偶爾秋老虎發威、彼時又一個寒流侵襲,也是時候檢視自我衣櫃服飾的「深度」。然而,你是否曾發現,一大堆你曾經買過的衣服,僅僅穿過幾次便被丟在一角,甚至根本忘了它的存在?
自從快時尚掀起了全世界流行市場的波瀾,它就像是服飾產業的顯學,改變了你我都習以為常的穿搭習慣,也因為它便宜、充滿設計感,「一週就換一季」的生產線讓設計、製造、運輸、銷售的過程又快又有效率。
事實上,不斷汰舊換新的結果,早已激起過多的資源浪費與污染,許多衣服穿沒幾次就丟,或過季後就銷毀淘汰,著實已經是種浪費。《citi》便揭露了那每一件衣服背後的殘酷,除了汙染外,更是種剝削與無奈。
快時尚的副作用有多大?怎麼解決?英國環境審查委員會展開專案研究

童工問題
在柬埔寨(Cambodia),法定的工作年齡為15歲,但許多工廠為了趕上大企業的訂單、加快生產流程,他們往往違法雇用年僅12歲的女孩──這些孩子因為生活貧困而輟學工作,放棄教育後的人生,她們成了快時尚系統的一環,在被壓榨的狀況下,平均工資僅一天0.5美元(約台幣15元)。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國際勞工組織統計,目前全世界約有1.7億兒童在服裝產業工作,工人也被迫加班而沒加班費,許多襁褓中的孩子也被母親帶往工廠,生活十分無奈。

混雜真皮的「假毛皮」
隨著社會大眾對於保育的重視,真皮草的需求漸減,讓人造皮草的需求不斷上升,但保育專家卻發現,許多標榜人造毛皮的衣服,實際上卻隱含了許多真皮。
業者會使用比兔子、浣熊等更便宜的皮革混和在人造皮革中,除了用來魚目混珠,也是提高質感的一種方式,但這樣欺騙消費者的作為,確實令人難堪。

有毒染劑
印尼(Indonesia)是世界上化學染料產量最高的地區,西大魯河更被科學家認為是全球汙染最嚴重的河川之一,主要汙染源來自於河床周邊上百家的紡織廠,對流域內的500萬居民其實有非常嚴重的健康影響。
當紡織業開始繁榮時,印尼的水汙染問題其實並沒有受到太大的關注,汙水處理問題也未受到政府重視,廠商將大量汙水直接倒入西大魯河中,說穿了,這條河基本上是個充滿鉛、汞、砷等化學物質的毒物河,生物根本完全無法生存。

危險的工作條件
2013年,孟加拉(Bengal)發生了嚴重的薩瓦區大樓倒塌事故,造成了1,127人死亡、超過2,500人受傷的悲劇,這是全球史上建築物倒塌罹難人數最多的災難事件。
在這棟建築物內,有數家獨立的服裝工廠,為了擴大生產規模,業者把原本只允許4層樓的建築違規加蓋至8樓,事發時由於承重問題和結構改變,早已導致大樓脆弱不堪,稽核人員也發布疏散命令。但服裝工廠負責人於隔天要求工人繼續上班,並告訴工人大樓建築並沒有安全問題,結果引發了如此殘酷之悲劇。

品質經不起考驗
你可能曾經遇過這樣的問題:在快時尚品牌購買的衣服,在穿過沒幾次後,開始有了版型鬆垮、脫線、起毛球的問題,這是為了求快而忽略的品質弊病,專家強調,「為了省成本,工廠會選擇用最便宜的布料和線,但這樣的衣服根本穿不了多久。」
專家還揭露,在直營店購買優惠的衣服時,你可能覺得自己撿到了便宜,但那些特價衣服其實是專門特別製造的廉價商品。

棉花引發的龐大汙染
棉花是世界上最普遍使用的天然纖維,約占衣服成份的40%,它是一個比其他植物更需要水的經濟作物,也是最需要化學藥劑才能完善生長的品種。雖然世界上只有2.4%的農田種植棉花,但它消耗了10%的農用化學品和25%的殺蟲劑。中國(China)是最大的棉花種植者,其次是印度(India)、美國(USA)、巴基斯坦(Pakistan)、巴西(Brazil)和烏茲別克(Uzbek)。
對第一線的員工來說,棉花更是種威脅──挑選和製造棉花的員工可能會接觸到棉塵,這些棉塵在加工過程漂浮在空氣中,而棉塵中含有細菌、真菌、殺蟲劑和可能使人患病的物質。

無止盡的剝削
人道組織曾經觀察,因為不間斷生產服裝的需求、因應全世界市場的供給,許多第三世界國家之第一線勞工通常是最痛苦的對象,也往往被逼上極限,極低的工資加上超長工時、卑劣環境,根本不是一般人所能夠想像的難堪。
這些從事服飾業的勞工有90%都是女性,這也意味著懷孕會導致丟失工作,而且企業對於懷孕的女性並沒有任何保障;就算孩子已經長大,沒日沒夜的加班也很少能回家、見到家人的時間少之又少。

政治干預
以柬埔寨為例,該國每年出口數10億美元的服飾產品,在出口的品項類目上,服裝佔了極大比例,這也成了國內重要的經濟支柱。
矛盾的是,政府雖然知道服飾業在國內不人道的對待,但又不可能將這產業整個抽離。目前政府所做的,是盡可能改善環境,但目前還沒產生任何影響力。

堆積如山的舊衣廢物
紡織品回收委員會表示,光是在美國,一年就會產生1,200萬頓的舊衣廢物,但這當中僅有15%被回收或捐贈予慈善機構,其它85%進入垃圾掩埋場。而從1999年至2009年間,服裝廢棄物增加了40%,且每年持續在增長。
在美國,只有10%的捐贈衣服可以轉售,其餘的通通會掩埋──根據美國環保署統計,約有13億噸的衣服在垃圾掩埋場,10年都不會分解,這些衣物所產生的有毒化學染料,便會汙染當地的土壤和地下水。專家建議,投資更少的資金在治裝上,除能省錢外,也是對環境最大的友善態度。

人力綁架問題
2015年,以戶外服飾和登山裝備聞名的服裝公司Patagonia決定深入海外了解服裝製造商的生活,結果發現令人震驚的事實──儘管工人賺的並不多,但業者會以預先支付薪餉的方式綁住勞工,這樣看似優渥條件的報酬,卻在發現工作條件的坎坷後,開始完全無法脫身。
因為如果想要換工作,必須償還所有工資才能離開,成了另類被工作壓著跑的可怕日子,這些沒有選擇的人只能認命地苦幹,若嘗試抽身逃跑,那背後的代價十分嚴重。

【心得評論】
我們都知道石化產業對地球造成嚴重的污染,殊不知排名第二的竟是紡織業。而近期興起的快時尚,將情形更加惡化,快時尚將以往每季推陳出新的衣服,變成每個禮拜都有新的花樣及設計。然而,調查卻顯示人們的衣物壽命減少了,代表著買得快丟的也快。低廉的價錢最新的流行,民眾開心買下一件快時尚衣物的同時,背後卻有著沉痛的代價。現今的產業結構已逐漸改變,勞力密集的產業逐漸外移到南亞及東南亞國家如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柬埔寨等等。而其中孟加拉國內出口產值更是高達九成仰賴紡織業,傳統產業在紡織業的進駐下逐漸沒落,看似帶來了經濟成長的背後,卻犧牲無數勞工的血汗。且在國內法制不完善的狀況下,童工的問題勞工的健康及職業保障安全問題甚至到製造這些衣服所造成的汙染問題,在每天不斷的上演,當地人卻無力去改變。
真正的環保應該是要從製造端即開始落實,包含棉花的種植。而靠著壓榨勞工壓低成本的快時尚產業,消費者開心花小錢的同時,也該思考一下是否該扭轉這種消費習慣,將環保的成本也反應在產品身上,由大家共同承擔這筆花費。
而紡織業的汙染,我想大概是許多人根本不大清楚的事,台灣的教科書也多只寫到石化產業的汙染,我們最貼身的衣物,如此親近日常生活的東西,卻鮮少人意識到背後的問題。或許未來教科書也該花一定的篇幅讓人民知道這個議題,且不僅僅衣物,國內的回收制度或許也可參考瑞典,搭配從小的教育,將永續的理念深植人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