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9日 星期六

第一次大事紀

海底也要築長城? 科學家:可減緩冰山崩塌

政延A 03114160林以雯
時間:2018年09月26日
出處: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
內容:
為阻止全球暖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工程界不斷尋求新的點子,盼望在氣候災難發生時,多爭取一些時間。而最新的方法之一是在海底建造長城。
根據20日在歐洲地球科學聯盟《Cryosphere》期刊上發表的一篇新論文,在深海中用岩石和泥沙當屏障,可以阻止海底冰川的滑動。
這個概念聽起來有點扯,但設計相對簡單。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地球科學系研究人員沃洛維克(Michael Wolovick)表示,這道牆結構很簡單,就只是在海底堆積碎石或沙子,是在人類能力可及的範圍之內。
這樣的結構不僅可阻擋融化中的冰川,也可防止溫暖的海水流到海底冰川的底部。科學家們正在進行新的研究,以證明當海洋暖化時,溫暖的海水是海底冰川融化的主要原因。
沃洛維克和團隊以南極洲的思韋茨冰川(Thwaites Glacier)為起點,用電腦模型估算海底長城的效果。該冰川寬約80-100公里,是世界上最寬的冰川之一。
根據計算,在海床上蓋一座高約300公尺、類似隔離柱或土墩的結構,需要0.1到1.5立方公里的材料,已經是蓋出杜拜棕櫚島或蘇伊士運河的規模。棕櫚島共用了0.3立方公里的沙子和岩石,蘇伊士運河需要挖掘大約1立方公里。
模型顯示,這樣的海底結構有大約30%的可能性可防止南極西部的冰蓋崩解。以南極地區海底的嚴苛條件,若能實現更複雜的設計,則有70%的機率能阻擋一半的溫暖海水接觸冰川。
極地溫度升高,融化的冰川可能將大量的淡水排放到海洋中,導致海平面上升速度超過數千年來的紀錄。
思韋茨冰川大小如同英國國土,可能是未來海平面上升的最大推手,一旦融化,將可使全球海平面上升3公尺。
許多冰川延伸到海底。科學家們已經開始研究海底冰川融化以及可見部分減少的情況。海底研究船大衛阿滕伯勒爵士(Sir David Attenborough)號,又名「Boaty McBoatface」,正是用來在思韋茨冰川執行此任務。
建造海底長城的工程可以用類似的船隻進行,但長城必須精確定位,並且足夠堅固,以承受冰的巨大壓力。
沃洛維克說,像這樣的地球工程不該當做怠惰減碳的藉口。他說:「我們排放的碳越多,冰蓋長期存活的可能性就越小。」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即將發表的報告估計,如果氣溫升高超過工業化前水準1.5°C,海平面上升可能會淹沒低窪地區。
心得:
為了地球,應減少燃燒工業煤炭和燃燒石油,減少使用電力 , 交通工具盡量使用大眾捷運系統,例如可以多做公車。減少使用空調,使用空調時溫度也不要調太低,以免浪費電力。移動時若是近距離則多使用腳踏車。學校上班政府機構盡量少用紙張,才不會將森林使用殆盡,森林也可以調節地球溫度。發電廠大量燃燒煤炭,大量燃燒石油,希望能以核能代替石油發電代替煤炭。只要每個人都能夠節能減碳,我們就能保護我們的地球早日被消耗殆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