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4日 星期日

第三次大事記


政二B 龔育婷 06114214

【標題】逼近育種極限? 美國母豬脫垂死亡案例暴增

【時間】2018/10/09


【內文】
美國母豬的死亡率正在急遽上升,敲響整個畜牧業的警鐘。來自800間畜牧公司的資料顯示,2013年至2016年間,擁有超過125頭母豬的農場,母豬死亡率從5.8%上升到10.2%。

這個數字與動物的直腸、陰道或子宮脫垂有關。但脫垂背後的原因目前尚無定論,但各界陸續提出可能的說法,一些專家認為問題出在集約化養殖,現代育種方法也是原因之一。

美國專家成立專門小組 找母豬脫垂原因
脫垂本身有致命可能,或是病豬因此被安樂死。美國有些農場沒有這個現象,或者狀況比較輕微,但去年一份報告發現,部分農場有多達25~50%的母豬因此死亡。

訓練全美獸醫的美國豬科獸醫學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wine Veterinarians)成立了一個「母豬脫垂工作小組」,但截至目前他們的研究尚無定論。今年4月,美國國家豬肉委員會(National Pork Board)宣布與愛荷華州立大學的「愛荷華州豬肉工業中心」(Iowa Pork Industry Center)展開長期研究合作,以全面了解該問題。

愛荷華州是全美最大的豬肉生產州。這項研究仍在進行中,計畫從全美16州的100多個農場蒐集40萬頭母豬(約佔全美300萬頭母豬的13%)的詳細資料。

問題可能出在集約化養殖、現代育種
各界陸續提出許多可能的原因,包括維生素缺乏、飼料中的黴菌毒素、高密度飲食或腹部疾病。一些專家認為問題出在集約化養殖,母豬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在狹欄(gestation)和親子箱(farrowing crates)中度過,無法四處走動。現代育種方法也是原因之一。

業界大多拒絕針對這個問題發表評論,少數人承認他們正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這是我們討論的一個議題,無論是在走廊上還是會議中,」美國豬科獸醫協會執行主任柏格蘭(Tom Burkgren)博士說。

據估計,美國7300萬頭食用豬中,有97%是在封閉的豬舍或圍欄中飼養的。在這些系統中,母豬大部分時間在狹欄和親子箱中度過,連起身或轉身都沒辦法,平均每頭母豬每年生產23.5頭小豬,也就是每次生出10頭小豬,每年生產2.35次。在兩到四次生產之後,大多數母豬會被更年輕的小母豬所取代,後者生產速度比較快。

逼至育種極限 專家:「我們對動物的身體有著矛盾的期待」
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動物科學教授、牲畜設備設計顧問葛蘭玎(Mary Temple Grandin)指出,整個產業高度集中育種導致了意想不到的後果,其中一個副作用是跛足的傾向增加。

葛蘭玎說,1980年代後期,豬的飼育有三個特點——體重增加快、背部脂肪薄、腰部大。現在產業的目標則是讓母豬生產更多小豬,而這點已經發展得太誇張。

「我們對動物的身體有著矛盾的期待,」世界關懷農業組織(Compassion in World FarmingCIWF)美國分會即將卸任的執行董事加爾斯(Leah Garces)說,「過去幾十年,母豬背部脂肪越來越少,因為人們不想吃太多脂肪,但我們也希望牠們越生越多,而這在生物學上是不可能的。牠們的骨頭很脆弱,沒有足夠的脂肪來支持生產過程。我們已經將母豬逼到育種的極限。」

葛蘭玎說,大多數畜牧業生產力的關鍵,是在產量和動物健康之間找到平衡點。「你必須清楚母豬的最佳產子數量。當牽涉到繁殖,人們應該要問生幾隻(能達到最佳平衡點),而不是最多能生幾隻。」

【心得】
 隨著時代的推移和進步,人類社會逐漸由人類中心論轉為生態中心論,但雖說是生態中心論,卻並不是真的以生態為中心來考慮,僅是呼籲在取用自然資源時應適量且盡量符合人道標準,而其實世界仍是圍繞著人類打轉,而所謂是否符合人道標準也僅是以人類之角度來衡量。由此新聞可知現今畜牧業仍有許多問題,為了降低生產成本,而犧牲的往往都是動物們最後的尊嚴,身為人類,我們很自私的無法妥協於與其他物種在平等的狀態下生活,也確實很現實地,自然世界確實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而我們為了自身的慾望和生存的必要成為了主宰世界的領導者,應要考慮到其他物種的生存權利,縱使無法與其完全平等的生存,也應盡可能的保障他們生存的最後一點尊嚴,畢竟取用無度的不良結果仍會回到我們的身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