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8日 星期日

第一次大事記

系級:政四B
學號:04114225
姓名:翁偉軒


王伯輝觀點:一個退休工程師沈重的呼籲!能源政策必須尊重專業

出處:風傳媒 時間:2018/9/25 作者:王伯輝

9月19日有則新聞標題為「核四何去何從 專家獻德國經驗:改蓋主題樂園」。內容大致為「德國核能代表團來台交流,分享德國核能除役經驗。代表團成員表示:德國也曾蓋過像台灣核四一樣未使用過的核電廠,後來變成一間主題樂園,非常安全。」這個新聞乍看好像是德國這個綠色能源大國給台灣一個很好的例子或建議!?但仔細地探討一下,德國這個位於Kalkar的核電廠為什麼會變成主題樂園呢??它是和我們的核四廠完全不同的電廠。德國的Kalkar核能電廠,是1972年興建 試驗用的小型快滋生核電廠,它是用鈽239來做燃料。因為此類型的快滋生核電廠除了能輸出電力之外,又可因為鈾238和快中子的反應,能夠產生比消耗的燃料多約30%的燃料。 我用白話點來解釋,就如同,我們中秋節烤肉,我們用一種特殊的材料烤肉,它除了能烤肉之外,又可產生30%的同類材料,供下次用,如此生生不息,除了可烤肉之外又賺了下次的材料。這種穩賺不賠的核電廠,為當年各國想要能源自主的夢幻核電廠,許多國家(日本,美國,德國,英國,蘇聯,法國及印度等)都投入大筆的資金,興建研究此類型的核能電廠;雖理論可行但在實際工程上卻是困難重重,而且很難克服!德國的Kalkar即是在這種情況下的產物,1972年開始建造,到了1991年,德國政府認為無法克服施工及運轉的困擾正式宣布停止這個計劃!同樣的狀況,日本的文殊快滋生核電廠,於1986年興建,也於2016年正式宣布除役,它們都是一個夢,是無法克服當今工程及管理上的障礙而斷然處置的實例。


反觀我們的龍門電廠,它是穩定且可靠的進步型反應器,日本柏崎刈羽、志賀、濱岡、島根及正在興建中的大間都是此類型的核電廠,而且我們的龍門核電廠一號機也圓滿且成功的完成所有的測試工作,卻是因為政治因素而被迫封存;並不是不能用!而是政治力介入強迫自己不可用!德國的Kalkar電廠是不能用,而我們的龍門電廠是可用而不用,德國的商人拿著他們如何解決一個不能用(可以說是廢墟)核電廠的案例,建議我們將一個可用(資產)的核電廠,改為主題樂園。


在這種情況下,政府相關單位,難道都不請教一下專業嗎?
我的母校,清華大學核子工程研究所的老師們,難道不能說幾句專業公道話嗎?要不要分析一下,德國Kalkar核電廠,它變成主題樂園的原因嗎?放任商人的推銷及政府毫無專業的決策嗎?若龍門真的變成了主題樂園,我真的要說:「您(妳)真的糟蹋了台灣人!科技的事,還是留給科技人去解決吧!電業政策及規劃是關係國家未來發展的關鍵,它可以稱得上非常的專業,政治力介入,常常會壞了大事!

一位台電公司的老長官,曾告訴我一個實例:當1980年代左右,核一廠及核二廠陸續加入系統,電力公司就計劃在日月潭下游建一個水庫,白天用來接日月潭發電後流下的水,當夜間用電量不大時,再利用核電廠多餘的電力,把白天發電流下的水,回抽還給日月潭,這種利用上下二池的位差,水當介質來儲蓄夜間多餘的電力,供白天調度,這種大自然的蓄電方式,我們稱之為抽蓄電廠!在那個年代,這種想法,可以說是非常的先進及有遠見,因首座抽蓄電廠對蓄電及白天電力的調度幫助很大,因此,電力公司又想在日月潭再建一個抽蓄電廠,但電力公司將這個計劃向當時的經濟部長簡報時,被部長斷然否决,他說,晚上抽上還給上池的水,白天利用它來發電,只能發80%左右的電力,有2成的損失不划算!

所幸,當年的這位李部長,非常的開明,經電力公司再度解釋後,總算於1987年開始興建第二個抽蓄電廠,還好有這二個抽蓄電廠,在這幾年,電力的調度,雖日日走鋼索,但總是有驚無險下度過!

我要強調的是「尊重專業,大家憑著良心來替臺灣做點事,臺灣會更好」,外國的月亮不一定比較圓!這是一個退休的工程師,沈重的呼籲!

心得:
隨著科技、工業以及知識的不斷發展,現代政府面臨的問題比起過去政府所面對的複雜得多,為了處理日益專業化的議題,當代世界各國都建立了比以往更加龐大的官僚,這種巨大繁雜的官僚組織也成了現代政府的一個特徵,同時也是當代政治討論的重點對象。
確實,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是一個趨向專業化的世界,每個領域都成了一座難以互相跨越的高山,一名學識淵博的物理學家絕對無法斷言能在生物學上有專業表現,這是因為每個領域都已經建立了各自高深的知識發展。因此,一般人更是無法掌握所有的知識。
但是,公共政策是否應該被專業所壟斷,這種專業判斷對大眾一定是有益的嗎,人民在政府決策應該扮演什麼角色,這些問題成為了當代政治的重要議題,值得我們進行思考並深度討論,因為這些問題涉及了我們對政府制度安排的看法。
如果我們認為公共政策過於複雜,應該全權交由專家決定,這樣是否會形成一種官僚特權,這種官僚特權掌控了所有公共政策,而民主在這種政治制度下還存在嗎?如果交由大眾決定,大眾真的能處理日益複雜的公共議題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