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大潭藻礁案重審 環團砲轟官派委員不適任
政三B 曾珉妮 05114282
時間:2018年09月26日
出處:ETtoday
內容:
中油第三氣接收站大潭藻礁案,中油12日進行環評大會闖關,當天因環委們與學者沒有共識,最後5位學者直接離席,宣布流會,今26日下午再次重新召開會議,搶救大潭藻礁行動聯盟成員聚集環保署砲轟官方委員完全不適任,呼籲民間環委,可以繼續秉持良心做出決定。
搶救大潭藻礁行動聯盟召集人潘忠政表示,中油很多資料都不實,如果環評是專業的,那這種會破壞國寶級地景的和生態系的開發案,官派委員就不應該連資料都搞不清楚就進行投票,顯示出完全不適任,對專業學者更是一大侮辱。
環保義務律師陳憲正指出,中油補送資料中,「迴避替代修正方案」也僅是減少工業區開發面積,但仍未改變工業港「港灣開發」的事實,何況前次流會的會議,民間環委鄭明修已講,中油一直避重就輕,如果繼續開下去只是為環評背書,但官派委員卻堅持依法開會,這樣的伎倆根本是令人覺得可悲。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陳昭倫說,中油要開發的區域是桃園僅存藻礁中最為完整的生態,比起目前被劃設為野生動物保護區的觀新藻礁還要好,連中油董事長戴謙都說「幾乎被環保團體說服」,明顯可見生態是會受到衝擊。
環團最後表示,此案尚未送專案小組審查,就直接進入環評大會,希望今日中油能確切提出,不要在摧毀棲地的地方開發等狀況,同時環委也能夠秉持學術良知, 堅持還差專案小組「退回事業主管機關」的決議,讓大潭藻礁獨特的生態能夠永久留存。
心得:
由於鄰近藻礁野生動物保護區,有一級保育類柴山多杯孔珊瑚、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列入瀕危物種的紅肉ㄚ髻鯊(雙髻鯊)、藻礁,且當地海岸線相較1999年、2000年的原環評時已大幅改變,減輕對策雖不至於直接掩埋藻礁,但港灣開發將實質改變藻礁、珊瑚等生態棲息環境;且水體物理和化學因子有重大改變,對藻礁生態系有重大影響之虞。
引起紛爭的是來自於雙方的資料上的差別,中油調查報告與中研院調查團隊仍是不同調。
雖然政務次長曾文生與中油一再強調,迴避方案的開發範圍已經退到只剩下過去進行防波堤施工的部分,並沒有增加其他的工程,但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陳昭倫強調,在他們的初步調查中,桃園海岸之間,藻礁密度最高、各種生態的參數也是最好的,就是中油選址的G1、G2區。
該案對全國能源供應有一定的必要性,這似乎又陷入了環境開發所帶來的經濟影響及其背後所夾帶的環境成本的兩難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