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5日 星期二

第十三次大事記

內地拒收 洋垃圾滯港 工業廢料棄堆填區升兩成

系級 : 政二A
姓名 : 黃秉洋
學號 : 06114110

時間 : 2018/12/10
出處 : 環境資訊中心 TEIA  https://e-info.org.tw/node/215701

       環團「綠惜地球」調查發現,2017年本港每日棄置在堆填區的工業廢物量,按年急升20%,升幅是近年新高,亦平了1991年紀錄。綠惜地球綜合各方消息顯示,原本經本港轉口的「洋垃圾」,因內地實施進口禁令,以致去年已有大量工業廢料如舊電線滯留本港,經拆解後,有用的金屬進口內地,餘下的塑膠電線外皮則被運到堆填區棄置,批評政府把關不力,增加堆填區負擔,要求政府將「洋垃圾」拒諸門外。
       環保署承認,工商業廢物增長部分原因是內地收緊回收物料進口標準所致,但亦受其他因素影響,包括經濟活動增長,以及外圍市場對回收物料需求減弱等。不過,該署未有交代,本港工業廢料急增,當中有多少受內地收緊回收物料進口標準影響。
       環保署又承認,本港循環再造物料進口量「略高」於轉口量,意味部分再造物料滯留本港,發言人認為本地回收業有能力吸納。但有回收業界反駁,指廢電線外皮再造成塑膠原料,價格較「新料」更貴,根本無市場,本地拆解後很大可能被運到堆填區棄置。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朱漢強表示,今年初內地實施洋垃圾進口禁令,過往可直接輸入的回收物料,如今未能進口,部分物料在港預處理,提取有價值物料後再出口,剩餘的在本地棄置。
       該組織綜合各方消息顯示,廢舊電線、農膜(以塑膠製造的隔熱膜,主要用於溫室)等都是數量龐大的「洋垃圾」來源,當中舊電線更是一個個貨櫃運到香港。
心得 : 
    人類歷史以來,文明不斷地進步,科技不斷地創新。然而,無法完全回收、再利用的垃圾量,也逐年升高。甚至,發展出了向他國收購垃圾的現象。看了這篇文章,第一次意識到人類究竟製造出了多少垃圾,給了我一個概念。我認為,在現在垃圾爆炸的時代,能有相關的法律制定,並給予規範是件非常好的事情,但同時,也必須著重於減少垃圾的產生,才是解決垃圾問題的根本,雖然各國的政府皆開始設立各項法條,去限制或要求民間減少垃圾量,例如台灣的塑膠袋收費政策便是其中之一,但成效不是很明顯,希望未來政府或是有能之人,能改善這種困境,人類不再因垃圾問題而煩惱,達到生存與環境循環間的平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