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廢資材做保護製劑 興大獲獎
政二A 楊兆暉 06114107
時間:2018/11/29
出處:環境資訊中心TEIA
內容:
推動環保、循環利用概念,國立中興大學組成的跨校跨領域研究團隊,善用農業廢棄資材並以高值化技術研製出蔬果保鮮、植物保護製劑,同時解決農業廢棄物污染環境、農藥食安與蔬果保鮮等3大台灣農業問題,榮獲第15屆國家新創獎學研新創獎殊榮。
研究團隊是依據不同作物有不同生長階段與植病種類,開發出各自適用的植物保護製劑,興大指出,這類產品可替代或減少傳統農藥使用、同時百分百達到防治植物病害的效果,保鮮系列產品可移除植物賀爾蒙、延長蔬果保鮮至23天,可運用在外銷農產的包裝及儲運,此保鮮紙箱技術並已技轉給企業。
團隊統計,透過創新農業廢棄資材微奈米循環高值化技術,可減少約4座大安森林公園的農業廢棄物所造成的碳排放量,並減少傳統農藥使用量達1394噸,未來用於植物保健、農產保鮮資材的市場潛力預估可達29億、129億元。
心得:
廢物轉化再利用,已經是一個未來必不可缺的趨勢了,我們所製造的汙染、廢棄物,只可能愈來愈多,若我們自己不重視,不從根本去解決問題,減少它甚至轉變它,那只會加速我們的滅亡而已,這項發明指出,可以百分之百取消農藥,這是一個突破性的技術,現代社會重視食安問題,強調要吃得安心、要有機食物,但說真的,推廣成效真的不佳,大部份是礙於價錢因素,不噴農藥的農作物,就得花更多人力去養殖,還有更多的肥料去持,讓它產出後能長得跟噴灑農藥後的農作長得一樣,不然賣相不佳,就很難銷售出去,所以這些零零總總的加起來,就是有機農作價錢偏高的原因,而這項發明,正好能解決這問題,再說到農藥對土地的汙染問題,農藥噴灑後,不僅汙染了土壤,還可能汙染到地下水,間接的危害到人們的飲食安全,農藥被取代後不只對土壤友善,更是對人們的安全保障。而且這個東西的製做材料為農業的廢資材,形成農業循環再利用的生態鏈,加上他們研發的保鮮技術,可以幫助傳統農業轉型,變成精緻化農業,不僅能挽救小農的危機,同時兼顧地球生態與消費者的保障,要知道,農業的廢資材處理也是一筆不小的二氧化碳排放與不少的金錢支出,而他們的保鮮技術還有一個重點就是延長23天的保存期,非常適合用來作為外銷農產的包裝,23天的期限,將可擴大很多區域的外銷管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