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級:政延B
姓名:吳念瑧
學號:03114288
首次! 奧地利研究從人糞便檢出微塑膠
時間:2018年10月24日
出處:環境資訊中心
出處:環境資訊中心
https://e-info.org.tw/node/214633
內容:
英國衛報報導,維也納醫學大學的研究團隊首次從人類糞便中檢出塑膠微粒。研究檢驗了八名參與者的糞便,參與者來自歐洲、日本和俄羅斯,所有檢體內都含有塑膠微粒。
研究初估,「世界上超過50%的人糞便中可能有塑膠微粒」,雖然還需等待其他研究進一步支持,但可以確定的是,塑膠污染已進入人類的食物鏈。
研究包含10個塑膠檢驗項目,檢體中發現多達九種,尺寸從50至500微米,最常見的是聚丙烯和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平均每10克糞便中有20顆塑膠微粒。塑膠微粒的定義是小於5毫米的塑膠顆粒,這種塑膠顆粒常存在化妝品等產品中,也可能是較大件的塑膠分解而來,後者較常出現在海中。
根據研究結果,作者估計「世界上超過50%的人糞便中可能有塑膠微粒」,但他們也強調,需要更大規模的研究來證實這一點。
研究的檢驗工作由奧地利環境局(Environment Agency Austria)的實驗室用傅立葉轉換紅外顯微光譜儀執行。研究人員表示,這讓他們對食物鏈中的塑膠污染程度有了新的認識。
研究主持人、維也納醫學大學研究員施瓦布爾(Philipp Schwabl)說:「這是首次進行此類研究,結果證實我們長期以來的懷疑——塑膠最終會進入人體腸道。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這對人體的影響,尤其是胃腸道疾病患者。」
過去研究也曾在魚的腸道、世界各地的自來水、海洋和飛蟲體內發現塑膠微粒。義大利最近的一項調查還發現軟性飲料中有塑膠微粒。有研究發現,塑膠會使鳥類小腸內微小的指狀突起變形,破壞鐵的吸收並增加肝臟的負荷。
「最小的塑膠微粒能進入血液、淋巴系統,甚至可能到達肝臟,」施瓦布爾說。他將在本週於維也納舉行的歐洲消化醫學會(UEG Week)上發表研究結果。「現在我們已經掌握人體有塑膠微粒的第一項證據,我們需要進一步研究,以探討這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研究人員表示,腸道中的塑膠微粒可能會影響消化系統的免疫反應,或者可能有助於有毒化學物質和病原體的傳播。
糞便檢體中發現的塑膠來源不明。受試者的進食日誌顯示,他們的飲食包含食用塑膠包裝的食物,或是喝塑膠瓶裝水,且受試者都不是素食主義者,其中六人有吃海魚。
心得:
塑料污染已經從海洋直接影響到人類的健康,我們並不可知塑膠微粒會殘留在人體裡多久,但顯而易見會慢慢破壞我們身體機能,目前大眾確實有慢慢從生活習慣開始執行減塑政策,但要有明顯效果還是需要政府有效政策的努力,過去由於政府體系的僵化,以致雖然有《資源回收再利用法》,卻仍受到各方質疑,與《廢棄物清理法》的功能和權責相互有歧異,政府該怎麼鼓勵人民積極開發對環境友善的替代材料,或是如何降低產業負擔的環境成本,這些仍是需要積極討論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