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大事記
姓名:黃子維
班級:政二B
學號:06114239
出處: https://e-info.org.tw/node/214434
日期: 2018年11月12日
【標題】渡輪往來衝擊加州海岸 金門大橋啟動濕地計畫補償
【內文】
美國加州舊金山的金門大橋管理局推出一項斥資120萬美元(約3673萬台幣)的計畫,要復育科爾特馬德拉流域(Corte Madera)的濕地,以緩解橋下船運對環境所造成的衝擊。
拉克斯珀渡輪碼頭(Larkspur
Ferry Terminal)的疏浚工程及高速渡輪的營運——渡輪航行過的水波——會干擾海岸環境,於是主管機關要求管理單位在大橋附近創造4英畝(1.6公頃)的濕地。
這項工程將在大橋區持有鄰近「科爾特馬德拉流域保護區」(Corte Madera Ecological Reserve)的72英畝(29公頃)土地上展開。復育後的土地將成為潮汐沼澤,也是加州長嘴秧雞(Rallus
obsoletus)及鹽沼禾鼠(Reithrodontomys raviventris)等瀕危物種的棲息地。
該工程即將於2019年夏天展開。按計畫(仍須州政府及聯邦的同意)這片土地的西北區域將會成為沼澤。完工之後,野生動植物會有較佳的棲地,為避免人或狗進入復育的濕地,濕地設有圍籬阻隔,民眾可由一條濕地的外環道路經過此區。遊客還是可以帶著狗狗沿著旁邊步道散步,享受沿途風光,但切記要要用狗鍊。
金門大橋區在1970年買下600英畝(243公頃)的土地,打算要清除科爾特馬德拉灣的潮間帶,開闢一條可以讓渡輪進入拉克斯珀渡輪碼頭的航道。1976 年有57萬3416立方公尺的開挖土被就地倒到在這29公頃的較高空地及鄰近的穆茲沼澤(Muzzi Marsh),並於四周築起一道一道堤岸阻隔。其餘土地則於1982年捐給了加州漁業和野生動物局(Department of Fish and
Wildlife),成為科爾特馬德拉流域保護區的一部分。
科爾特馬德拉溪(Corte
Madera Creek)
金門大橋區一直保留這一塊29公頃的土地供日後傾倒廢土用,不過至今都還沒填滿。而這附近也成了無家可歸者的帳篷聚集區,在相鄰的堤岸上也常可見到民眾帶狗散步或騎腳踏車、慢跑。
21世紀初,金門大橋區曾同意讓3.5英畝(約1.4公頃)的土地恢復成潮汐沼澤,為長嘴秧雞(Rallus crepitans)等物種提供棲地。這屬於紓解渡輪營運對科爾特馬德拉保留區河岸衝擊計畫的一部分,然而此構想最後被聯邦主事者打了回票。
如今,金門大橋區再次計畫重啟部份工程;主要是藉由復育這片土地來補償他們在其他地方施工的環境衝擊。之前有個提案是要復育31英畝(約12公頃)的面積,目前正由金門大橋區審查中,但管理單位表示反對,認為提案中開放民眾進出的規劃會使保育的美意大打折扣。
「科爾特馬德拉河之友」(Friends
of Corte Madera Creek Watershed) 的成員安·湯瑪斯表達她對該計畫的看法:「這是個好的開始。原本是希望72英畝(約31公頃)能夠一次復育完畢,不過這個方向是對的,相信其餘土地也會陸續被復育。」
心得評論:
美國舊金山的金門大橋是世界知名的旅遊勝地,我也造訪了兩次,沒有想到我們搭的觀光渡輪竟會影響當地的生態環境,甚至危及當地野生動物的生存,要如何平衡觀光的發展以及環境的保護,的確是現今許多國家都面臨的課題。
從這個新聞可以看出現今環保愈來愈受到人們所重視,可以透過這個例子思考我國對於環境保護的政策,亦可以去深思之前受廣泛討論的擎天崗牛隻去留問題,當人們和動物活動範圍重疊時,那塊草原究竟是屬於人們或者牛隻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