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環境爭議 中國水壩敲響印尼猩猩喪鐘
時間:2018年10月21日
出處:中央社報導
內容:
印尼16億美元水力發電水壩開發案,敲響稀有猩猩「喪鐘」,引發各界對中國「一帶一路」開發案衝擊環境的新擔憂。
這座預計2022年運轉的水壩,計畫切入極度瀕危的塔巴努里猩猩(Tapanuli orangutan)核心棲地。蘇門答臘島巴丹托魯(Batang Toru)雨林是牠們已知唯一棲地,也是黑手長臂猿、合趾猿和蘇門答臘虎的家園。
公司文件顯示,印尼PT北蘇門答臘水力資源公司(PT North Sumatra Hydro Energy)負責建造電廠,由支持海外投資項目的中國國有企業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及中國銀行支持,建設巨大三峽大壩的中國水電則獲得這項計畫的設計和施工合約。
這座510兆瓦的大壩將為北蘇門答臘省提供高峰負荷電力,但將淹沒部分猿類棲地,且須建設道路和高壓電網。
生物人類學家梅嘉德(Erik Meijaard)也說,大壩將敲響動物的「喪鐘」。
印尼環境部及印尼PT北蘇門答臘水力資源公司拒絕應要求置評。中國銀行則未在聲明中指明特定計畫,但補充說,在制定政策和決策時,會考慮所有相關因素。
心得:
執政者在執行政策與興建建設時,往往不會考慮到環境生態的評估。我認為這是相當可惜的,應該要在政策草擬與評估上,就要將環境標準納入評估的一環。文章中,有提到一帶一路建設中的興建大壩會影響到原類棲息地,而如何將傷害降至最低都是政府端需要謹慎考量的~
而評估過程中,常常都會在人類生活與環境共存中做抉擇。但環境生態只有一個,不能再生,所以我覺得應該以環境保育為第一考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