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首次放流小眼花簾蛤 人工復育海洋資源成效佳
日期:2018年10月30日
出處:環境資訊中心
內文:澎湖縣水產種苗繁殖場30日上午,首次於澎南海域放流10萬顆小眼花簾蛤(海瓜子)幼苗,場長陳銓汶表示將持續研究建立穩定的育苗模式,未來除辦理人工放流外,亦將委託專業學術單位進行資源調查與放流成效評估,除建立基礎研究資料外,亦可有效提升放流效益。
小眼花簾蛤 (Ruditapes variegata) 俗稱海瓜子、沙蛤、花蛤、砂蜆子、雜色蛤,因濾水時出入水管前緣會呈現橘黃色,分類地位隸屬於軟體動物門、雙殼綱、 簾蛤目、簾蛤科、花簾蛤屬。一般棲息在潮間帶至潮下帶、沙泥灘或沙灘,以強有力的斧足潛砂而行。
水產種苗繁殖場近日也在馬公海域,放流水晶鳳凰螺(鳥ㄚ螺)8萬顆,期能藉由人工復育澎湖當地的漁業資源,希望增進當地漁民收益,象牙鳳螺屬中大型螺類,具有與其他螺貝類不同,向前推進跳動的移動方式。
水晶鳳凰螺因為身價水漲船高,目前市價每公斤有450元(餐廳每粒約30元)之多,澎湖年捕撈量3噸以上(約8萬粒螺),屬澎湖地區高經濟海洋生物,今年縣府種苗場已放流達22萬9,000餘顆;未來將朝開發人工飼料努力,期望能以人工飼養替代野生採捕,避免如同馬糞海膽一樣面臨野外資源過度捕撈的情況。
心得:
看到這新聞我非常的高興,因為這則新聞事實上就和我第一篇的大事記心得相呼應,我還是維持我一貫的信念,海鮮不是不能不吃,但是如何吃得環保?必須要吃當季的食材,並且用養殖代替捕撈野生,讓我們的海洋生態圈有空間能夠喘息,才能達到永續海洋的世界,讓地球的海洋資源可以永續的發展下去,而不是短視近利,為了短期賺大錢,大魚小魚都撈,讓海央資源枯竭,希望這樣的觀念可以深深植入各個食客的心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