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控制升溫2°C內,全球得吃「彈性素」
政治系二A 黃耀陞05114160
時間:2018年10月15日
出處: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
內容:
科學家8日才向全世界發出警訊,控制升溫1.5°C內須「前所未有的努力」,國際期刊《自然》10日刊登一份最新研究即指出,養活全球100億人口而不至破壞生態,農業必須徹底改革,且西方國家的牛肉消費需要下降90%,由五倍的豆類取而代之。
這份緊接在「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全球暖化1.5°C》特別報告之後發表的研究,同時是目前糧食系統與環境相關領域中最完整的研究。
餵飽100億人口 舌尖上的森林、農業、海洋
糧食生產已藉由牲畜排放溫室氣體、森林砍伐、農業耗水以及農業污染造成巨大海洋死亡區等各種方式,嚴重破壞環境。但是,如果全球人口2050年再增加23億人,全球收入增加三倍,那麼在沒有採取任何行動的情況下,其影響將更加巨大,更多人能夠吃到富含肉類的西式飲食。
新研究顯示,在這樣的情境下,環境將被到破壞到人類難以生存的程度。研究主持人、牛津大學學者斯普林曼(Marco Springmann)說,「我們是在將整個系統的永續性置於危險之中。如果我們還想繼續耕作和吃飽,最好不要再這麼做。」
「只有改變我們的飲食方式和糧食生產方式,才能養活全球100億人,」另一位研究成員、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Potsdam Institute for Climate Impact Research)教授洛克斯壯(Johan Rockström)表示。
控制暖化2°C:全球得吃「彈性素」
IPCC特別報告指出,要將全球暖化控制在1.5°C以下,我們只剩12年的時間。如果全球再升溫0.5°C,達到1.5°C,那麼乾旱、洪水、極端高溫的風險便會顯著提高。該報告稱,減少吃肉和奶製品很重要,但也言明現實是朝向相反的趨勢。
這份《自然》期刊的新研究,資料是迄今為止最全面性的,結合來自世界各國的綜合數據,評估糧食生產對全球環境的影響,也探討可以採取哪些措施來阻止迫在眉睫的糧食危機。
研究人員發現,即使把升溫目標放寬到2°C,全球仍然必須轉型成「彈性素」(flexitarian)。「彈性素」指的是全球平均需要少吃75%的牛肉、90%的豬肉和一半的雞蛋,同時增加兩倍的豆類消費以及三倍的堅果和種子。
科學家表示,這麼做可以減少牲畜的排放量、更妥善地管理動物糞便,進一步減碳。
富裕國家的飲食習慣變化得要更劇烈。英國和美國公民需要少吃90%牛肉,少喝60%的牛奶,多吃4至6倍的豆類。然而,貧困國家數百萬營養不良的人民則需要多吃點肉和乳製品。
鼓勵少肉環境政策 「別讓政客太輕鬆!」
科學家表示,從教育、課稅、植物性食品補貼以及學校和工作場所菜單改變等多方著手,可以減少肉類消費。
為了遏止森林砍伐、水資源短缺和肥料過度使用造成的污染,農業需要深刻的改革。相關措施包括提高貧窮國家的農作物產量、增加普世性的儲水量以及更謹慎地使用化肥。
斯普林曼說,已經有國家開始行動。像荷蘭和以色列已經開始改善肥料和水的使用方式,而部分城市的年輕人正在大量減少肉類消費。
但他強調,事實是仍然需要全球性的變革:「我認為我們做得到,但需要政府積極主動提供正確的框架。人們可以改變飲食習慣作出個人的貢獻,也可以告訴當政者我們需要更好的環境法規——這也非常重要。別讓政客們太好過了。」
心得:
我認為從本篇報導可以看出,若要有效解決氣候暖化議題,並非單方面藉由政府進行立法政策或是單純只針對高排碳產業就可以有效解決,而是必須透過將綠色生態的核心概念--以生態中心進行思考的方式落實在所有人的生活之中,才是正確解決氣候暖化的方式。因為根據報導指出,與全球暖化密不可分的還有另一項議題,世界人口的超速增長,地球資源遠遠不足,而以目前科技發展的狀態而言,人類並未能夠找到一種能夠在不污染地球環境前提之下,又能夠提供全世界人類充足資源的能源,因此,在地球資源眼看無法在能夠充足供應世界各地爆炸性增長的人口前提下,所有人類都該思考要如何有效地將資源進行分配;過去以往,我們常常將生態保育的重單強加在那些目前仍有較充足自然資源的開發中國家身上,指謫這些國家為了發展經濟恣意的開發對於人類相當重要的自然資源,例如:巴西開發亞馬遜雨林、印尼開發期熱帶雨林等,但我們卻忘記了,這些國家的人民大多生活在貧窮線之下,對這些國家的人民而言,他們並不適為了享受舒適的生活才對雨林進行開發,而是他們貧窮到僅僅只剩開發與林才能養家活口。
因此我認為,我們這些開發較為先進的國家,應該負起更多的保護環境責任,並非謂那些開發中國家可以因為經濟狀況不佳,就得以藉此躲避保護環境的責任,而是我們這些已開發國家消耗的資源量非常巨大,因此我們應該負起更多保護環境之責任,如報導中指出,藉由減少消費牛肉,就能夠有效解決暖化問題,只有真正的改便我們的生活形態與思考方式,並且投入大量資源去改善那些開發中國家人民的貧窮問題,才不會讓環保議題始終只是開發中國家與已開發國家的口水之爭,而是真正的能夠被當作政策來執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