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農業群科課綱 課審大會建議增列基改動保
政治系二A 黃耀陞05114160
時間:2018年09月30日出處:中央通訊社(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30日電)
內容:
教育部今天召開課審大會,審議技術型高中農業和食品群科的課綱草案,課審委員關注動物保護法和食品安全議題,請研修小組增列產銷履歷、基改食品和動保等相關內容。
教育部今天於國家教育研究院台北院區召開課程審議會審議大會,由總召集人、教育部長葉俊榮主持,審議技術型高中農業和食品群科的課綱草案。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代理署長許麗娟會後受訪時指出,在討論農業群課綱時,課審委員認為學生應瞭解農業團體和台灣農業受世貿等國際組織的影響與反思,同時也關注動物保護法相關規定,因此請研修小組檢視或增列這些議題的相關內容。
食品群部分,許麗娟表示,課審委員也很關心食安議題,同樣請研修小組在食品加工科目增列食品原料來源相關議題,例如產銷履歷、基因改造食品、公平貿易、小農種植等。
針對新課綱進度,許麗娟指出,普通型高中的新課綱都已完成審議,教科書審查正進行中,技術型高中有2個群科完成審議,8個群科完成第一輪審議,還有5個群科待審,而群科採專案審查,3個多月就能完成,課審大會將繼續加緊審議,從時程上推估應該沒有問題,新課綱上路不會受影響。
心得:我認為近年來台灣爆發許多關於食品安全、環境汙染的醜聞與弊案之原因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我國在這方面的基礎教育並不完全,未能讓國人了解食物、環境等議題對個人之生活與健康有重大之影響,並且大多數廠商與生產者缺乏職業道德倫理,在生產時不論產品原料來源是否健康安全,一昧追求壓低製造成本,罔顧消費者權益,加上國人在消費上始終有所謂要求便宜、數量多而不在意品質的消費習慣,在如此情況下,由於消費者缺乏基礎知識導致資訊不透明,政府監督機制也不完全周到的情況下,在市場形成了劣幣逐良幣的現象,多數生產原料正當合法的商家於市場競爭中得不到優勢而退出市場,而使用較差原料的商家則因此可透過價格競爭優勢勝出,也因而導致台灣食品安全議題層出不窮。
因此我認為此次針對高中職課綱的調整對於台灣的食品安全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做法,由於這些以發展農業、食品業為主的技術型高中將來幾乎都會投入相關的產業之中,此外,這次課綱的調整也破除了傳統上,認為技職教育體系未來只能單純以技術作為發展形勢,因此教學上以實作為主幾乎無思辨課程的傳統,增加了許多動物保護、基因改造等需要學生進行思辨的課程綱領,讓這些未來將站在生產第一線的技職學生不在只是如機器般的單純負責技術性的生產,而是能進行思考與價值的判斷,替台灣的食品市場把關;我認為這是非常正確的做法,透過學校教育給予這些未來台灣的食品業人才正確的知識、道德教育,我相信對於台灣未來不論在食品安全保障、食品市場的創新、環境保護議題上,都能有顯著的改善及成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